关灯
护眼
字体:

539章:秉笔太监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种秉笔太监的制度及其有关限制,如果执行得当,皇帝可以成为文臣和太监之间的平衡者,左提右挈,收相互制约之效。然而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永乐时期,司礼监仍为宦官的一般衙门。但到宣宗朝,司礼监的地位开始得到提升。宣德四年(1429年),特设内书堂,命大学士陈山专授小内使书,而太祖不许宦官识字读书之制从此废除。内书堂直属司礼监,其主要任务是为二十四衙门提供有文化的宦官。负责记录御前文字的太监和掌封进本章、发行谕批的文书房宦官亦均出自内书堂。



    伴随着内阁票拟的制度化,司礼监秉笔太监“批红”的制度应运而生。票拟出现之后,依制阁票应由皇帝亲自批答,但实际上早在宣德时期皇帝已不能做到这一点。不久,代替皇帝批红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即应运而生。正统以后,每日所奏文书,除皇帝御笔批数本外,其他都归众太监拟照阁中票拟字样用朱笔楷书批写。与此同时,司礼监自身的权力和结构也进一步高涨和严密化。首先,司礼监将宦官各衙门的主要权力逐步集中到自己手中,举凡镇守太监的调派,同三法司录囚,提督京营、东厂等大权皆归属司礼太监。其次,在组织形式上,司礼监已形成为一个以掌印、秉笔太监为首脑的和内阁部院相对应的庞大的官僚机构。司礼监实质上成为内廷的另一内阁,其掌印太监实际已成为与内阁首辅对柄机要的“内相”。


    要说,明朝的太监,还得感谢朱元璋,虽说朱元璋生平便严令太监不得干政,但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纵观明朝后期,几乎都是一部太监史,王振、尚铭、冯保、刘瑾、魏忠贤,个个都是厉害的角色,可以说,明朝的灭亡,多多少少和太监有些关联,若非太监,朱棣靖难不一定成功,当然这个是后话,我们先来看看明朝的太监。



    自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太监的地位便显示出来了,虽说朱元璋乃是超人,一个人干四五人的活计,不成问题,但他的子孙并非超人,朱元璋死后,他的子孙很快便废除了太监不得干政的禁制令。


    《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载:“……司礼今为十二监中第一署。其长与首揆封柄机要,佥书、秉笔与管文书房,则职同次相;其僚佐及小内使俱以内翰自命,若外之词林,且常服亦稍异。其宦官在别署者,见之必叩头称为上司。虽童稚亦以清流自居,晏然不为礼也。内官监视吏部掌升选差遣之事,今虽称清要,而其权俱归司礼矣。”王振、尚铭、冯保、刘瑾、魏忠贤等皆曾任司礼监之主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明朝的太监的地位的演变,小景觉得在这里有必要要表述一番,希望各位书友们,不要嫌小景啰嗦,其实太监的演变很有趣的。

    539章:秉笔太监 (第2/3页)


要求过于苛刻,如此一来,朝廷的太监地位无形的变得较低,久而久之,一些太监便有了意见,但建文帝毕竟是皇帝,太监的苦水一时也不好发作,许霆便是深有体会,他熬了二十年,方才熬到了秉笔太监的职位,本以为可以好好享享清福,岂料,建文帝从来有没有正眼看过他,相反将他看做低贱之人,这让许霆无能如何也接受不了!便在这时,朝廷的太监之中渐渐传出燕王朱棣的美名,他对朱棣素有耳闻,知晓这位年纪三十九岁的王爷,年仅十一岁的他被封为燕王,两年之后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与洪武二十八年,朱棣两次率军出塞,均大获全胜,一时名声鹊起。随着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相继薨逝,朱棣以皇四子身份位居诸王之长,亦被朱元璋视为北方柱石,可谓前途无量!鉴于建文帝的冷漠,许霆更喜欢上了这个边塞的王爷,慢慢的也开始留意了起来。恰好,他平日里和开国元勋的徐达的次子,徐增寿关系较好,这次徐增寿自建文帝处得到一处消息,不便自宫中潜入燕王府,便想通过他来将这个消息带给朱棣!

阅读魂断大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