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22章考房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唐初就是这个样子,许圉师觉得朝廷过于偏重于实务,并不是一个好现象,通读经史的那些人就是比旁人懂的多,却被朝廷如此轻视,入仕都比旁人难的话,那大家进学的时候该读什么书呢?



    抛却经史的那些人当了官,又是一副什么样子?知礼否?知世情否?知古今否?知忠义否?

    人家说了,即便今年不中,他便留在长安去给人当幕僚,最好是能选一位在中书任职的高官,会对他的学业有益处,比入读长安书院要强的多。



    许圉师也没话说,因为侄儿说的对,朝廷既然看重实务,那么为人幕僚就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尤其是中书省,那是制定国朝大政的衙署,还一直在主持修订唐典,正是想考明法科士子的最佳选择。


    …………



    回到屋内,许圉师枯坐等待,屋中简陋,还算亮堂,没什么好瞧的。

    正经的读书人就会觉得这些人不成体统,少了毅力,不能在正道之上走下去,入仕之后肯定走不了太远。



    隋唐之际这种思想还不算深入,毕竟贵族子弟天生高贵,他们能走多远可不是读了多少书本能够决定的了的。


    之后到了深入的阶段,人们从少年也就过渡到了成年,可以从经义,史册中体会到一些深奥的哲理了。



    按照以前文人的习惯,此时大多数人都会就此深入下去,从前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只有少数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是受家学影响,旁骛于其他。


    比如许圉师,读书不成的话就从军,就算自己没什么本事,也有他的几位兄长照拂,等他能自立门户了,你再瞧一瞧,你读的书是多,可你就是升官没人家快。


    所以他……干脆的选了明政科……准备先当了官再说。


    郝处俊不太乐意,他认为自己一定会中进士,顺便说一句,这厮考的是明法科,心气高着呢。

    当然了,考不中进士的话他就去长安书院游学,这是进学的增强版说法,进学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选择游学,去增长见闻。



    以他和侄儿在江右的名声,入读于长安书院并不算困难。

    以后明经,明史,明书这样的大科,可能会越来越受冷落。



    许圉师觉得这样的趋势对于读书人来说并不太好,读书人先要开蒙,开蒙阶段过去之后就要进学,这个阶段大家接触到的肯定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学问。

    第1722章考房 (第2/3页)


也一如大家所料,都是和实务相关,显然朝廷考校的绝对不是你在文章和诗词上的造诣,而是你在实务上的才能。

    就是屋与屋中间种着些草木,鸟语花香的,感觉让人放松了许多。



    外面的声音不断传来,几千人入场考试,直到太阳升到老高,才算安静了下来。



    外面脚步声响起,有人进到屋中,给许圉师送来了笔墨纸砚,都是统一定制,从这个角度来看,比后来的考试要公平。


    许圉师先检查了一下笔墨,都只差强人意,把纸铺开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北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