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君前辩论
“维喆,朕且问你,宝船下西洋耗费几何?”
夏原吉掌管户部多年,一直紧紧捏着朝廷的钱袋,做事情素来极其仔细,怀中始终揣着一本小簿子,上头详细记录了天下户口、府库、税赋的情形,时时更新刻刻翻看,因此皇帝一开口就直截了当问这个,他并没有丝毫慌张,甚至不用翻检那小簿子,他就上前一步躬了躬身。
“皇上,宝船下西洋虽耗费巨大,然而,这一行不但宣扬国威,而且也让我大明得以掌控西洋诸国,使其朝贡。宝船每次回来都带有大量苏木胡椒等物,这些货物在当地价值极贱,但在我中原却乃是珍物,但这些香料等等太多,堆积国库数十年数百年也未必能用完,除了用于支朝廷官员折色俸禄之外,何妨令民间商人博买?
宝船每下西洋则赏赐丝绸、茶叶、棉布、铁器,番邦则献西洋诸岛国产胡椒、香料、番药等等珍奇,并派使朝贡,换回我国瓷器丝绸等等。朝廷厚待彼等,往往以厚资博买,这自然是体恤他们的心意和辛苦。只不过,朝廷并不需要那么多他们带来的东西,民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印证了心中猜测,郑和顿时更感不安。他前后下西洋五次,最初是纯粹奉旨行事,到如今已经离不开那片大海,这十几年的经历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只有在海上,只有在以大明天子特使的身份接见那些番邦土王的时候,他才能忘记自己只是太监。他心中也清楚宝船远洋消耗巨大,甚至在每一次下西洋的时候,他都做好了这是最后一次的准备。
“夏尚书,郑公公,小张大人,皇上召见。”
“下官张越,见过郑公公。”
“原来是小张大人。”
随着那小太监端着公鸭嗓的一声嚷嚷,三人全都从各自的思量中回过了神,慌忙整理袍服,依次以品级入见,张越自然落在了最后面。进殿依次参礼起身之后,他刚刚站直了身子,就听到上头传来了朱棣的声音。
“启禀皇上,一艘大号宝船,船身加上栈板桅杆以及其他一应陈设,单单料钱就得十六万锭,再加上工钱八万锭,折钞二十四万锭。下西洋大号宝船总计六十三艘,以此计折钞一千五百余万锭。再加上其他大小船只,其造价不下于四五千万锭。虽说并非每次下西洋都要换新船,但每次损耗修补至少须四五百万锭钞。随船将士所耗米粮衣物等,每年共计八十万锭,下西洋的耗费每次十万锭,以此计,每下西洋,这钱粮耗费极大。”
张越知道夏原吉这一趟是忽然被皇帝召来,此前并没有准备,心底倒也钦佩对方记得这么清楚——自然,这也说明老尚书对于宝船下西洋有多么耿耿于怀。趁着刚刚夏原吉说话的时候,他已经很是整理了一遍思路,此时自然不会怯场。
虽则如今是八十锭钞才折银一两,而且夏原吉的话也是老生常谈,但听到这样一个数字,朱棣自然少不得皱了皱眉。他瞥了一眼郑和,却并没有询问这个奉旨办事的心腹太监,而是看向了张越。
“张越,既然如今夏原吉和郑和都在,你不妨把你的条陈说给他们听听。”
年过五旬的夏原吉在朝中民间的风评都很好——平易近人、生活朴素、体恤百姓、善于理财……总而言之,无数的好评齐集在他一个人身上,但即便是这位执掌了户部长达十七年的尚书大人,仍然有让人头痛的一面,那就是固执。自然,他并不是那种会因为细节问题而在皇帝面前死谏诤谏直至不可开交的人,更不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态度,只是,那些被他视作是蒙蔽了皇上的“奸臣佞幸”就不怎么好受了。
郑和就是夏原吉眼中的佞幸之一,所以此时他看到这位老尚书冷淡地看着自己,着实有些不舒服,但仍是上前以礼相见,随即方才看向了张越。
第二百九十七章 君前辩论 (第2/3页)
另一边还有个他并不认识的年轻官员。
阅读朱门风流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