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五十六章 不送行的人和送行的人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用兵要一发中的,动辄几十万人劳师远征,就得有相应的成果。”杜桢抬起头,揉了揉酸痛的手腕,神情郑重地说,“市舶司重在长效,几十年之后重现宋时的盛景,自然就能看到好处了。至于边地则是重在屯田,只要屯田能够长长久久,边地驻军不但不耗费国库,反而能够养兵养军,保边防无虞。”



    说到兵事,杨荣立刻来了劲,当下便撂下手中拿着的奏折,拿着另一份折子走到杜桢旁边,商讨起了自己即将进呈的兵事十四条。虽说杜桢并不是金幼孜这样最佳的讨论伙伴,但却是一个绝佳的听众——在内阁中,他往往是最耐心倾听的那个人,在关键时刻拿出的东西也绝不含糊。只这会儿,听杨荣口若悬河地说着,他却有些走神。

    “宜山,这些天宗豫和幼孜一个接一个地病,你和士奇轮流顶着,竟是连家都没怎么回过。万世节暂且不提,如今瓦剌断然不敢害了我大明使节,但你那个得意门生兼女婿应该今天就要启程去江南了,你就是不去送,也得捎带两句话过去,你就那么放心?”



    正在伏案疾书的杜桢听到这话,却是头也不抬,手下亦是不停,淡淡地说道:“他又不是小孩子,如今也是二十出头的人了,什么事都经历过,用不着我提点。儿孙自有儿孙福,他那性子经得起磨折,去的又是江南繁华之地,我没什么好担心的。”


    朱棣选词臣入直文渊阁之初,从未专设一人为首辅,但宠信上头素有高低。最初解缙以词采机敏为众人冠,之后却因为涉足立储之事惹恼了皇帝,被纪纲活活冻死在雪地上;之后则是胡广隐隐为诸人之首,历迁文渊阁大学士掌翰林院事;胡广死后,宠眷则要数杨荣。然而,朱高炽即位对阁臣几加封赏之后,一直兼任东宫官,几度辅佐太子留守的杨士奇却是奠定了阁僚第一人的地位。对于这个局面,其余阁臣纵使有思量,也都各自搁在心里。



    这天黄淮因病告假,该轮休的杨士奇原本要留下顶一顶,谁料内宫却有一个太监匆匆过来,笑容可掬地说今儿个杨士奇休假,皇帝特赐了一些物事给杨士奇。见此情形,杨荣便笑说如今这里还有三个人,足够了,三言两语把杨士奇打发了回去。待金幼孜被皇帝召去了乾清宫,他就仿佛不经意地看了看杜桢。


    “你这个恩师倒是豁达!”杨荣没好气地摇了摇头,这才坐下身来,随手翻开一份奏折看了几眼,他又说道,“因为夏原吉开了口,罢市舶司的事情暂时就搁了下来,只不过我看皇上常常说要申祖制,仿佛不愿意开这个口子,恐怕那日子就在旬日之内。大宁开平的事情则是五军都督府都赞成,这些天都没再提起。平心而论,以市舶司的收入来填补用兵的亏空,这还远远不够。”


    这个时候,张越该启程了吧?

    寒冬和国丧搅和在了一块儿,京城自然是一片肃杀,即使最难熬的二十七日已经过去也仍是如此。张越之前已经和大多数亲朋好友提前打了招呼,因此这天早上他从家中出发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来。张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内阁直房在皇宫右顺门以东的南墙边上。相比宫中那些重檐庑殿,这里不过是紧贴着宫墙的两个小院子,几间清水脊大瓦房,看着很不起眼。永乐年间,这里虽说重要,却不过是以备皇帝咨议,兼诰敕事,说白了就是一个秘书班子。然而,眼下的这里却相当于大半个中枢,隐隐已经有和六部衙门抗衡之势。论圣眷,几个阁臣几乎都不在蹇义夏原吉之下。



    自从朱棣驾崩,阁臣们便是分两班轮流在直房直宿。不论奏折所报事情大小,都由他们拟出票签夹在其中送进去,连月以来驳回的很少。越是如此,众人越是感到责任重大,无不是谨慎小心。于是,就连最年富力强的杨荣也熬得两眼通红,更不用提原本就身体不好的金幼孜黄淮了。见此情形,老成持重的杨士奇向上陈情,朱高炽就准了每十日一轮休。

    第六百五十六章 不送行的人和送行的人 (第1/3页)


    第六百五十六章 不送行的人和送行的人

阅读朱门风流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