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五十八章 水到渠成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前者再多也难超过百万,多部分的研究员年薪是向10万元靠拢的,只有极其出色的才能拿到数十万元。



    可就现在的研究成本来说,百万元只是起步费,稍微尖端和先进一点的领域,就需要百万美元级的投入。

    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就有十多名黎涣祥早已看重的研究员,申请了大华实验室的项目,或者直接进入了大华实验室。



    至于普通的研究员的申请。更是堆满了两个房间,得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调查许久。



    国内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哑巴吃黄连,一方面向上级部门求救。一方面也是全员出动,希望自己最优秀的职员还能留下镇宅。


    这当然是没什么效果的。



    不光是大华实业的规模变的庞大了,还有大华燃气公司这个美味的盘子摆在每个人的面前。

    这些非全职的研究员的存在是历史积累,早前的大华实验室缺乏充分的吸引力,又想要聘请那些知名的研究员,所以不得不将条件放的很宽,除此以外,像是三次采油所内,也有许多原本属于胜利油田三次采油所的职工,有些人情愿拿着更低的薪水在大华实验室上班,黎涣祥也不能强行要求他们从胜利油田辞职。



    哪怕大华实验室总能获得超过集团平均水准的分红,耐不住总有人清高而追求安稳。


    黎涣祥还有点推波助澜的意思,除了规定同等条件下,优先拨付资金给大华实业的全职研究员以外,暗暗将大华实验室的大量资金预算给宣传了出去。



    于是,许多原本并非和大华实验室没有关联的研究人员,纷纷出现在京城、本埠和济*南以寻找机会,至于原本就在大华实业的研究人员,也都按捺不住,陆续有向原单位辞职,以直接加入大华实验室的。


    然而,个人报酬和研究费用是两码事。


    至于10万元这样的数字,用于实验什么的肯定是不够的,最多就是买点外国期刊,写点不痛不痒的分析文字,美其名曰追踪调查罢了。


    除了研究所以外。国内的大中专高校里面,经费充足的亦不过寥寥数所,越是不稀罕薪水的,越是难以忍受窘迫而迟钝的实验进度。

    以90年代的国内研究环境来说,大部分的研究所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骗经费写论文都有点困难,更别说是将研究当事业了。只有那些功成名就的老家伙们,才能从少的可怜的研究经费中占一块看得见的蛋糕。



    不过,功成名就的研究者。身体健康智力巅峰者又能有多少,他们的研究经费多半是交给徒子徒孙们使用了,中国新一代的学阀差不多也是如此扩展起来的。

    这倒是常有的事,许多研究人员往往一辈子都在研究一个体系的项目,行业内有什么特别的动向或者金主出现,自然是第一时间知道。



    大华实业也一向并不反对公司外的研究员申请项目,只要他们将项目期间的专利和成果留给大华实业就行了。

    第六百五十八章 水到渠成 (第2/3页)


更是如此。没几天的功夫,不仅有大华实验室的研究员递交项目申请,大华实验室外的研究员也有试探着询问的。

    在90年代中期,燃气管道还是一种挺高大上的东西。刚刚开始建设的商品楼小区。或者是曾经的福利小区,若是能有煤气管道,那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超级能源强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