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零章 沈县令
沈默奇怪道:“县太爷断案?在衙门口就能看到?”天下所有的衙门,都是在二堂问案,从大门进去,还有两道门呢,在门口能看到什么。
“是啊,我也觉着奇怪,”三尺道:“结果人家说,他们县太爷的风格,就是这么……拉风。”说着嘿嘿笑道:“这不是您常用的词儿吗?”
看到他这副模样,沈默便忍不住想笑,又恐惊动了他,看不成好戏,赶忙憋住笑,把目光移向立在他面前的一排人身上,只见那些人有年长的、有年轻的,有商人打扮的、有穿短衫的力气人,甚至还有穿长袍的外国人。
“这都是来打官司的?”沈默问边上人道。
“是的。”边上人答道:“县尊大人五天接一次案子,一般都是当场断案,除非不服的,否则很少有过夜。”
沈默数了数,将近二十个人,问道:“这得**个案子吧。”
“八个。”边上人答道:“已经断了这多么了,再把这八个断完,县尊大人又可以歇上三四天了。”
沈默坐在马车上、掀开车帘,望着车水马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心情十分的舒畅,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他在京城数年的时光里,所未曾感受过的。
一路走一路看,马车不知不觉停下来,上海县衙到了,与处处不计成本、精心打造的城市、街道相比,这座青灰色的县衙却显得很不气派,甚至有些寒碜,若不是那醒目的‘县衙’牌匾提醒,怕很多人会走过路过、直接错过……此时衙门前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大伙踮着脚往里张望,似乎里面有什么热闹可看。
更让人感到舒适的,是城内的地下排水系统,江南多雨,内涝稀松平常,时常就水淹七军,让人出不得门,但这上海城就神了,甭管雨多大、下多长时间,地面上都不积水,雨一停路就干,一点都不耽误事儿,让人的心情也特别舒畅。
许多富户在城中购置产业,甚至举家都搬到上海居住,恐怕或多或少与此有关。
沈默跳下马车,让三尺去打听打听,不一会儿,回来禀报说,今儿是县老爷断案的曰子,大家一早都凑来看热闹。
“还拉面呢。”沈默看他一眼道:“走,咱们也去看看。”
偏生他还没个坐相,一边翘着二郎腿,一边摇头晃脑,那官帽的纱翅便跟着颤巍巍,明明是坐在椅子上,却好像在坐轿一样;他手里还端着个紫砂壶,不时抿一口,显得极为惬意。
在三尺和另一个强壮护卫的帮助下,沈默还是费了好大劲儿,才挤到了最前排。整整被挤乱的衣襟,无视旁人的白眼,便往县衙院里看去。
只见两排抱着水火棍的衙役,列班站在院子里,还有两个衙役,合力打着个硕大的罗伞,为伞下的一个身穿七品官服的年轻人遮着阴凉;那年轻人相貌极有特点,脑袋小小的,戴着官帽像头上扣着个铁锅一样;眼睛小小的,下巴尖尖的,偏又留着两撇小胡子,像极了十二生肖之首,看那相貌就滑稽好笑……这要是去吏部大挑,一辈子都别想出头。
但沈默力排众议,坚持用这种方法,铺就了上海城所有的主要路面,而且极其宽广,干道可以并行六辆马车、支路也可以四车并行,为此多花费了几十万两银子、直到今年,有些支路还没完工呢;非但如此,他还命令建造与街道、房址相配套的地下排水道,在上海城所有建筑出现之前,便已经建成了密密麻麻的排水管网,其花费又不知几凡。
但当新城启用后,大家立刻体会到了莫大的好处,首先是路面,原先的青石板路,很容易被过往的马车压得不平整、甚至把石板压断、结果坑坑洼洼,积水积土,结果晴天过车尘土飞扬,雨天过车泥浆四溅,甚至时常会因为马车陷进坑里,造成交通堵塞;但这上海城的路面,下雨不积水、晴天不积尘,过再重的马车也安然无恙,用了几年还完好如初,令人大为惊奇。
第六七零章 沈县令 (第1/3页)
上海县的马路,全都用青石铺就,但不是水乡普遍用的那种青石板,而是用三寸见方,一尺多长的石桩子,密密麻麻的楔在地上,组合成一条条平整的马路,可以想象其所耗工作量,该有多大。但整个上海城的主要路面,全都采取这种方式铺就。当初看过这种路面后,士绅们十分的不理解,他们认为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不说,而且还不如青石板铺出来的路美观,真不知干嘛费这个劲。
“呵呵,这县令当得清闲。”沈默不由笑道。
“那是这庙小,容不下沈大人这尊大菩萨,”另一边的看客忍不住为县令辩解道:“区区一个上海县,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官居一品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