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章:健儿无粮百姓饥
虽说因经济实力,全国各大城池因位置,人口、文化,朝廷的扶持力度原因,使得南北不平衡的,可与江南是朝廷赋税重地,自宣德登基一来,朝廷是豁出去的支持,压根就不存在不均衡,事实上从这几年各地官员上奏的奏折也可以看出来,随着经济的缓和,朝廷各项政令的统一,赋税、已经运河上的改造,官员的运用得体,江南已经恢复了往日的面貌,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资本也非常活跃,在全国出现了更多的商人,他们在各地设立会馆,组织各种商帮。其中最多的是徽商,其次是晋商、江右商,再次是闽商、粤商、吴越商、关陕商。他们之中大多数都是中小商人,但也有拥资数万、数十万至百万的大商人,这些商人贩卖各种农产品及手工业产品,足迹遍布江南各地,不用去实地考察,就是看这些奏折文章,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820章:健儿无粮百姓饥 (第2/3页)
的便出绢一匹,不种麻和木棉的出麻布或棉布一匹。这种耕织结合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明王朝建立后,更将这一制度推行全国,并规定科征之数。明初种植政策得到较为有力的实施,湖广布政司二十八年报告,”所属郡县已种果木八千四百三十九万株,全国估计,在十亿株以上”。广泛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生产原料,有力促进了这些地区蚕丝生产与丝织工业,此后永乐、洪熙、宣德莫不是对此道加以支持,如此大力支持下,促使了工商业市镇的崛起。这类市镇在全国各地均有,但以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发达的江南地区数量最多。松江府的朱泾镇、枫泾镇、七宝镇、南翔镇、外冈镇是著名的棉织业市镇。苏州府的盛泽镇、震泽镇、湖州府的南浔镇、乌青镇、嘉兴镇都是著名的丝织业市镇。以松江为例,在洪武之前,还是”城多荆榛草莽”,到洪熙年间已是”生齿浩繁,居民稠密……计男妇不下二十余万矣”。再看乌青镇,”(洪武初)虽云重兴,亦不尽复。迨宣德间,年谷屡登,居民殷富,锐于兴作,……民居则鳞次栉比”。“随着朝廷的扶持,这几年,粮食、棉花、生丝、食盐、烟草、绸缎、棉布、瓷器及其他各种手工艺品都成为主要的商品,其中松江的棉布“衣被天下”,苏州的绫罗纱缎“转贸四方”,景德镇的瓷器在全国东西南北“无所不至”。工商业城市的繁荣 这时全国性的工商业城市,首推北京与南京,人口皆在百万以上。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松江是棉织业的中心,苏、杭二州是丝织业的中心,芜湖是染业的中心,铅山(今属江西)是造纸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此外,浙江的湖州、山西的潞安和西北的兰州等地,都是纺织业的中心。山西的平阳、河北的遵化、广东的佛山,都是冶铁业的中心。至于商业大城市更是多到三十余,散布在长江两岸、运河两岸、东南沿海及其他地区。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
阅读《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