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章: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明白了这一点,金家三公子各自眼前一亮,心道:“这田管家果然好手段,这状纸上的案子,可谓是很古未有,大盗告伯夷叔齐二兄弟盗掘许由之墓,结果二人行贿了大忠臣比干得以幸免,偏生这事儿还是君子的柳下惠帮忙的,所以盗贼状告其兄柳下惠,要把他抓到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05章: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第2/3页)
这份状纸要说刁难,还真是刁难,柳跖为古代出了名的“割人肝、食人肉”的大盗,而被他所告的伯夷、叔齐,这两位老兄很有意思,本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就这么两个人,引起了不少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艺术家、文人学者、帝王将相的大肆赞扬,孔夫子老人家在自己的《论语》中曾先后多次赞颂伯夷、叔齐,评价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并评价夷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孟子评价夷齐为“圣之清者”。管子曰:“故伯夷、叔齐非于死之日而后有名也,其前行多备矣”。韩非子曰:”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把《伯夷列传》作为人物列传的首篇。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写过一篇《伯夷颂》,赞颂伯夷、叔齐。南宋宰相文天祥,在被俘囚禁期间,曾写过一首《和夷齐西山歌》。“彼美人兮,西山之薇矣。北方之人兮,为吾是非矣。异域长绝兮,不复归矣。风不至兮,德之衰矣。”元兵统帅劝降时说,“国己亡矣,杀身以尚,谁复书之?”文天祥正言以答:”商非不亡,夷齐自不食周粟。人臣自尽其心,凯问书与不书?”并咏诗抒怀: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总之一句话,本是两个不想做皇帝的人,在后人的吹嘘下,愣是成了天底下最善良的两个人,以大恶人柳跖,状告天底下最善良的伯夷叔齐,其本身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更让人感到好笑的是,受贿庇护伯夷叔齐的是良臣费仲,也就是大忠臣比干,此人当政四十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被后人誉为“亘古第一忠臣”让他庇护大善人,本身就是一个笑话,若说就此打住到也罢了,偏生这状纸还有下文,发掘的是贤人许由的坟墓,参与的帮凶是柳下惠,恶人、善人、忠臣、贤人,君子,人物可谓是荒诞不经,但明眼人一眼便看出,这其中的讽刺意味极浓,用一句话来说,这状纸说的就是,恶人告善人,忠臣包庇嫌犯,君子还做了帮凶?现在要你大清官来断案还我田产!
阅读《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