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诗成镇国 一纸百斤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方运问:“可有笔墨?”



    就见凉亭边的众人突然不约而同笑起来,主动向两侧站,为方运让出一条通往凉亭中间石桌的路。

    众人点点头,有些人看向马脖子上的铎铃。



    方运继续动笔,同时念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许多人眼前一亮,这一句非常形象,方运好像不是在写诗,而是在作画。


    接着,方运写完最后几句,组成一首五言律诗。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王院君则点头称赞道:“此诗恐怕也有鸣州之才,诗意恳请,情景动人,先写诗人启程,后写一路景色,最后则思念梦中的济县山水,野鸭和大雁浮在湖塘里,如同旅客归故乡,情真意重,难得,难得。”



    苏举人道:“这诗对仗极其工整,语句优美,是我见过的出行诗中最妙的一首。”



    众人纷纷点头,读书人有送别诗,有边塞诗,也有出行羁旅诗词,而这首《济县早行》的确很出彩。



    “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句列锦很妙,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的排列完美无缺,最难得的是音韵铿锵,读起来如清泉入喉。”一位秀才道。



    列锦是一种修辞手法,整句都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组合排列,其中名气最大意境最佳的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不过论“绝”却不如这首《商山早行》。



    这首诗是唐朝著名诗人、词人温庭筠的名作,而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鼻祖,黄易的小说《大唐双龙传》中的花间派的原型就是花间词派。后世的词之所以繁荣,温庭筠功不可没。



    温庭筠虽与李商隐并称“李温”,但只是词胜李商隐,论诗远不如李商隐,而唯一可与李商隐的诗争辉的,只有这首《商山早行》,更是一首古今“绝”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更加好奇,方运这明显是准备就地取材,这要是能写成好的诗词,那真可谓“七步成诗”。



    方运慢慢观望,附近有驿站,不远处有农舍茅屋,公鸡打鸣,而天上的残月越来越淡。


    “容小生细想。”



    方运说着,四处观望。


    远处的山路落着树叶,驿站墙边开着不知名的花,可因为要离开济县,他越发留恋这里。


    石桌上赫然摆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俱全,连墨都磨好了。


    写完后没有立即动笔,像是在思索。

    方运苦笑摇摇头,走过去,提起笔,沉思片刻,沾着浓墨用“柳体”写字,一边写一边念。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不可!今日事今日毕!”王院君的话引发众人善意的笑声。



    许多人好奇地看着方运,方运的才名和诗名已经传遍济县,不知道他今天会做出一首什么样的诗词。

    第二十二章 诗成镇国 一纸百斤 (第2/3页)


么样?”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济陵梦,凫雁满回塘。


    最后,方运在上面写上“济县早行”四字。



    诗成,蔡县令却皱着眉头,走到方运一侧,盯着方运的诗许久不语。

阅读儒道至圣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