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八章、潘家园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周过后,虎子盯上了一个小店面。别看门脸不大,橱窗里摆的东西也破烂糟糟,可每到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就络绎不绝的往里进人。进去的人在里面呆个几十分钟,又小心翼翼神神秘秘地离开。虎子知道,做古玩的半年不开张开张活半年。要是哪家店天天都宾客盈门,那不用说,不管是财力还是人脉肯定都数一数二。而且古玩这行里的人素质相对较高,面对陌生的棒槌他们或许会想办法骗,但绝不会用下三滥的手法抢。到这家店里试试运气,大不了给的价格不合适就不出手。想到这里,虎子打定主意选到了一个上午没人的时候走进了这家古玩店。



    虎子这一进小店不要紧,财没发成,却遇到了一段旷世奇遇。

    这里还有一个很神奇的传说: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的为了摆谱,非让手下的小太监们给她准备六十张狐狸皮。可势逢八国列强入侵,国力虚弱民不聊生,小太监们上哪儿去给老佛爷找六十张狐狸皮呀?没办法,找不到得掉脑袋,就只能打着灯笼去潘家窑鬼市碰运气,结果还真看到了一个卖家出售上等狐裘。小太监大喜,拿起狐狸皮就要给钱,就在这个功夫卖家微微一笑转身化作一缕青烟飘散而去。摸着手中还带着热乎气的狐狸皮,小太监这才明白那哪是什么卖家?分明是一位得道狐仙,解下自身皮毛只为救他一命。



    虎子刚到潘家园的时候,正值改革开放进行得如火如荼。政府对于古玩文物的交易虽然没有彻底开放,但也不像头几年那样风声鹤唳明令禁止。潘家园鬼市受到这个影响后不再拘泥于原有形式,而是在白天也有不少摆地摊的或开个小店面正常营业,气候虽然跟今天无法相比,但多少也成了点规模。


    最早潘家园不叫潘家园,叫潘家窑,是个烧制琉璃瓦的窑厂,窑主姓潘。民国时期地下的窑土被采掘殆尽,窑场迁到房山,可这个地名却留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潘家窑附近建起了大片的居民区,人们觉得潘家窑的“窑”和妓院窑子容易产生歧义,听之不雅,遂改为潘家园。我在北京呆过六年,对改地名这个事情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北京能叫得惯“奶子房”“骚子营”这样的地名,却独独容忍不了一个潘家园呢——当然这只是笑谈,没有任何贬低之意。



    真正的潘家园旧货交易市场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建成的。至于为什么叫“旧货”而不叫“文物”市场,其中深意便不言而喻。在旧货市场成立之前潘家园是有名的鬼市。每天夜半,买家卖家纷纷出摊。人手提着一只灯笼,打远一看如同星星鬼火一般。


    虎子在潘家园转了一个礼拜,怀里面这点东西硬没敢出手。别看他现在就是个盲流,可心眼并不少。小时候在父母的熏陶下也是念过大书的人,只因父母进了牛棚才荒废学业。他明白:古玩行自古水深,君子小人良莠不齐,贸然出手被人骗了还没地方说理去。所以他忍饥挨饿的守在这观察。

    话说虎子连夜坐火车来到北京,也不知道他从哪个犄角旮旯打听出:要想卖古玩宝贝就得去潘家园。



    八十年代末的北京潘家园不像现在能让四面八方如雷贯耳,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仅仅在圈里人当中才略有名气。

    第十八章、潘家园 (第3/3页)


  他自己在心里一盘算,肯定不能在本地处理这两件宝贝了。当晚就上郭天贺家借钱去了,买张火车票直奔北京。

阅读举头三尺有黄仙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