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盘古开天(一)
却是反过来了,年轻人又会认为有些过于老派。
这不就……
“这么出息的儿子是怎么养成的,请去采访几个爹!”
几个爹一听,脸都绿了。
徐文良本能地调头就想躲,可是唐成刚却一把拽住徐文良的胳膊,牢牢的就给他摁那儿了。
记者们眨眼而至,话筒就怼上来了,齐国君、唐成刚不着痕迹地往边上退了半步,倒成了徐文良首当其冲。
就见徐爸脸色青一阵色一阵,既紧张,又无语。
可是,也就这么一句话,播出去之后,徐文良那些又是述职,又是调离的危机,便化于无形了。
……
——————
齐磊和小伙伴们已经悄然逃离,和张洋、寇仲琪,还有李玟玟等人汇合,远远地看着几个爹被围,偷笑不止。
“有爹真好,关键时刻还能挡一挡!”
唐小奕则是乖张,“打赌!老唐肯定也得打广告。”
没人和他赌,因为这是肯定的。
你以为齐磊《今日说法》上打广告跟谁学的?
当年,唐爸塑料厂刚接手,尚北电视台本来要做一期下岗安置专题的节目。
结果,老唐生生给整成了大型广告现场,所有塑料厂职工面对镜头都得来一句,“蓝光膜,那真是好棚膜!”
所以,这都是有根源的。
“上哪儿去啊?”吴小贱刚发问,就见前方黑压压一片。
齐磊看去,登时一垮,“这回跑不了了。”
那可不跑不了了,董北国、廖凡义、陈兴福,还有张路臣等等,一个个杀气腾腾的瞪着他,一副可抓着你的架势。
董大校长皮笑肉不笑,“这是....准备上哪儿去啊?”
齐磊灵机一动,“正要找您去呢啊!”
董北国心说,这还差不多!
“走吧,赶紧给他们解释解释,否则这几位都想把你解剖了!”
这是实话,齐磊的这次危机公关,堪称一次非典型案例。
啥叫非典型案例?
就是偶然现象,一切都太反常了。
可是,偏偏齐磊早就胸有成竹。这就值得研究了。
齐磊知道今天是逃不过去了,必须给他们一个解释。
看见傻龙正好出现在场地外围,“傻龙,过来!!”
张显龙一看大校长和几个教授都在,屁颠屁颠地跑过来,“什么事啊?”
齐磊,“把雏鹰班的都叫到新闻系教室。”
张显龙,“……”
齐磊则是回头对董北国等人赔笑,“一次解决,省着我和他们还得再絮叨一遍。”
几个老人家才不管你絮叨不絮叨,“赶紧的!”
这几天都把他们难出毛病了。
要不也不能这么急,主要是全过程他们都是亲眼看着的。
可是,亲眼看着都没看懂,就有点过分了。
打击有点大。
半个小时之后。
新闻系2号教室,在校的雏鹰班成员全员到齐,再加上一帮老头儿,大眼瞪小眼儿地瞅着齐磊。
好吧,还有张洋、李玟玟,徐小倩他们这些不相干的,以及脱离苦海的五个爹也来凑热闹。
当然,连盯着音乐节的周小晗都被拉了回来。
此时,外面隐隐还能听到音乐节的歌舞欢腾,廖凡义却有点等的不耐烦了。
“可以开始了吧?”
齐磊呲牙一笑,“别急。”
看向雏鹰班的几个大一新生,“讲几个传播学理论哈,一会儿用得着。”
“第一个,【两极传播】和【意见领袖】。”
廖凡义想吐血,都等着呢,你在这讲基础理论?
刚要阻止,却是董北国来了句,“也,也挺好!”
“对一众学生训诫,都认真听哈!学过的也巩固一下。”
廖凡义翻了白眼儿,是您老想先了解一下吧?
几个爹倒是没什么,感觉挺神奇的。
齐国君知道齐磊当了辅导员,可是对这个没什么概念,毕竟他又没上过大学。
结果今天一看,我儿子都能给人讲课了?
所以,几个爹听的也很认真。
然后就....就三观崩了。
是的,传播学是很容易崩三观的,因为很多常识一样的“我们以为”,可是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儿。
就比如说,【两极传播】,这是传播学的一个基础概念,不管是日常考试还是考研,一个议程设置,一个两极传播,几乎必考。
而它的定义就是颠覆普通人认知的。
那就是:
普通人都认为自己是从媒体,也就是传播媒介直接接收信息。
一个新闻,媒体报道出来,我看到了就接收了。
其实,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
就像齐磊对柳纪向说的,“他连信息传播的流程都没搞清楚。”
实际情况是:信息不是从媒介直接到受众群体,要通过一个“中介”。
这个中介就是——【意见领袖】。
既可以清晰领会解读媒介的信息,又可以让受众信服以及传达信息的中间人。
也就是:媒介——意见领袖——受众。
打个比方,《流年》在月票榜、销售榜排名靠前,这就是起点这个媒介向书友榜单推荐了这本书,传递了一个信息:“好书!赶紧看!!”
可是,大多数书友对榜单的真实性是存在疑问的,再加上主观上的因素,“好不好看,得我自己说了算,起点推荐的烂书居多。”
人们更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媒介推荐。
也就是,大多数书友不信任起点,而要自己去验证。
但是,书友验证的过程,大多数人不是直接点开内容去品读,太浪费时间。
第一反应是,看是否精品、荣耀值多少、出圈指数多少,、综合评分多少,然后书评区的书友评价如何。
那么这些数据,以及书评区一篇中肯、客观的帖子,就成为了中间人。
这些东西,比起点的榜单更有说服力,这就是【意见领袖】。
【两极传播】认为,信息根本就不是从媒介到受众,而是从一极传播到另一极。
也就是,从【媒介】到【意见领袖】,再从【意见领袖】传播到【受众】。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包括央妈在内的很多官媒新闻,普通人都看不懂,谁会见了谁,上面发了哪哪文件,看了半天,也不理解。
最后得出结论——无趣,导致很多人都不看央妈新闻。
其实,即便用通俗能懂的方式报道,传播效果也都差不多。
可是,别担心,央妈的新闻是肯定能传到你身上的。
是要通过意见领袖去解读,转化成普通人能懂的形势,最后到达受众。
齐磊大概地解释了一遍,“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意见领袖?为什么意见领袖比直接传播效果好?这涉及到【第三人理论】,一会儿再说。”
“啥叫第三人理论?”
寇仲琪是个急性子,你别一会儿再说啊,现在就说!
廖凡义在底下听的实在是烦,你先给我分析案例不行吗?还得让我在这听理论基础?
寇仲琪一发问,廖凡义突然来了一句,“董校长是个好人。”
董北国一愣,怎么扯我这来了,皱眉假意呵斥,“少拍马屁!”
大伙儿登时低声一笑,缓解了一下气氛。
结果,齐磊和陈姥爷一听廖凡义这句,就明白廖凡义在干什么。
两人登时交换了一个眼神儿,然后起身出了教室。
就站在教室门口,开始交谈,“董校长真是个好人啊!”
屋里的董北国一挑眉,突然感觉这个马屁更中听呢?
无语苦笑,“你们这帮人啊,瞎夸什么夸?”
已经不是马屁,而是界定为“夸讲”了。
大伙儿又笑,也看得出来,董校长和之前对廖凡义的态度明显不同了。
然后,就见齐磊和陈姥爷回到教室,和廖凡义三个人一摊手,“这就是第三人效果!”
董北国:“……”
没懂!!
其他人也没懂。
没懂就对了,有了前面这个小实验,一说就懂了。
陈姥爷干脆帮齐磊上课,“这么说吧,如果说媒体是【第一人】,受众是【第二人】!”
“董校,你是不是觉得,信息传播最高效的渠道是从媒体到受众?,也就是从第一人到第二人?”
董北国点头,“那肯定啊!”
陈姥爷,“不是!”
董北国,“不是?”
“对!不是!”陈姥爷道,“这只是一种错觉,就像两极传播里说的一样。”
“事实是,当第二人【受众】接受第一人【媒体】信息的时候,总是带着怀疑态度。”
“也总是认为自己是最清醒的,而别的受众远没有自己认识的清晰、理解的全面。所以,信息的影响一定是别人比自己大。”
“也就是说,只有少部分人(第二人)会从【第一人】获取有效信息。”
这时,张路臣开口了,“这是个心理学效应,根源在于人都是想听到真话的,也就是真实的评价,可又在潜意识里想得到夸奖。”
“所以,当别人(第一人)当面夸奖你的时候,你(第二人)潜意识里,会怀疑这是不是真话。”
“就像廖老师夸董校,董校第一反应就是这是拍马屁,不是真话。可是,董校喜欢这样的夸奖。”
“于是,当齐磊和陈教授(第三人)夸讲的时候,你认定这是真话,因为他们是在你不在场的情况下做出的评价。”
“这就是【第三人理论】,既满足了听真话的需求,又满足了被夸奖的需求。”
“应用到社会传播的时候,就是媒介(第一人)向你(第二人)传播一个信息的时候。”
“你也天然的会怀疑第一人的动机、真伪,甚至你对信息已经做出判断,也会存在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群体认知的潜意识不确定。”
“这个时候,就需要第三个人来佐证第一人的信息,以及你的判断。”
“这也是为什么会出再【两极传播】的原因,更是为什么意见领袖会成为中间人的原因。因为,意见领袖就是【第三人】!”
“可以同时满足真话和夸奖的需求。”
众人纷纷点头,要是张路臣直接说理论,可以模棱两可,但是有了前面的小实验,就好理解得多了。
就是董北国脸上有点挂不住,“我才不愿意你们夸我呢!”
大伙也不说破,嘴硬罢了。
这时,张路臣继续道:
“【第三人】!才是左右信息导向的关键。”
“再说直白些,我们日常信息的接收,其实都是被【第三人】左右的。”
同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是,如果套用年轻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表现,又不是那么不能接收。
反正就是,说不上来的感觉。
前面的摇滚表演,还有那段像西方脱口秀一样的开场和铺垫,也许正中年轻人的下怀。
不过,对于成年人来说,着实有点过于浮躁。
至于后面那段关于三石公司的宣言,倒是颇得成年人的喜欢和认可。
夹生了吗?
于是,齐磊急中生智,向某个方向一指,“下一个大新闻!!”
好像谁都讨好了,又好像有点那么不完美。
当五个小伙伴结束宣言下台,记者马上围了上来,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接踵而至,话筒都能怼到脸上。
而且,这个发布会是如此特别,如此魔幻。
怎么说呢?
第29章 盘古开天(一) (第1/3页)
把校园音乐节,生生搞成了公司的新闻发布会,这绝对是头一次见。
突然神来之笔,“尚北是鱼米之乡,大家可以到尚北走走看看,投资旅游!”
“另外,尚北农产品可以在京城、魔都等地的北方大超市买到,欢迎大家尝尝我们黑土地的味道!”
记者:“……”
可算找着根儿了。
老的和小的一个品性:上来就打广告的呢!?
阅读重生之似水流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