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2章 受惊了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升五合三的杰,一尺九的绢,半钱的绵。



    似乎不多。

    这还仅是摊入田亩的丁税,还没算两税的户税和地税呢。



    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中田亩税五升,下田亩税四升。秋税,上田亩税五升,中田亩税四升,下田亩税三升。这是现在的两税地税。



    一亩上田,两季税一斗一升,中田九升,下田七升。


    算上摊丁的租,一亩上田可能在一斗四升五左右。



    如今大唐的亩产平均在一石斗左右,这么算来,每亩的田赋,其实不算高。就算只种一季粮,也不超过十税一。但许多地方种两季,或者三年两季,那税率就相当于二十税一,甚至是三十税一。

    一年有八千万贯的收入,就算朝廷要给京官给地方官甚至给那庞大的吏员群发工资,也不怕啊。就算给他们都再涨一波工资,都不怕。



    以后朝廷养七八万常备军,也有钱了。



    八千万贯,李世民一下子觉得自己很有钱了。早知道如此轻松就能有这么多财收,他之前又何必卖那么多地给贵族们。



    李世民突然有点后悔了,觉得自己卖的太不值了。

    “调,折每顷地折七丈绢左右,绵五两多点。每亩折绢七寸,绵半钱。”



    “另外庸,折每顷地折绢三匹。每亩折绢一尺二。”


    李世民皱眉,“比原来的租还高。”原来是每丁租两石粟,而均田制是每丁百亩地。



    “陛下,均田每丁百亩,只是狭乡边地,实计上内地授田往往不足百亩,尤其是中原等地,更是只有一丁二三十亩。因此,如果按宽乡计,则摊入的租确实比原来高,但如果按实际情况算,那么这每亩三升五合三的租,不算高。”长孙无忌提醒道。


    房玄龄把这几个数字写在纸上,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如果以现在一千五百万丁额来摊丁入亩,那么摊入全国八百五十万顷地后,每亩地等于是摊入三升五合三粟,绢一尺九,绵半钱。


    李世民这样想着,折到每亩里确实不多。如果一个农民,他家只有二十亩地,那不管他家几口人,他家的两税外摊入的这个丁钱,就是七斗多杰,三丈八的绢,十两的绵。


    一年三千万石粟,绢三千七百五十万匹,绵四千五百万两。

    “实际推行时,我们还应当按照田地肥力分出上中下田,三等田摊入的钱应当有区别。上田多摊,下田少摊。”宇文士及建议,这也是考虑到田力好坏情况,尽量做到更公平些。



    李世民却想着,如果真能按那个一千五百万丁的额来摊丁税,这笔钱其实相当巨大。

    不过如果以现在的这个丁额来摊丁入亩,摊入八亿五千万亩田地中,并且永不加赋的话,每亩田的丁银倒不多。



    “每顷地摊租三石五斗三升,合每亩,三升五合三。”长孙无忌迅速的报出一个数字。

    第982章 受惊了 (第3/3页)


  因此,朝廷实际上的租庸调收入,比理想状态下少许多。

    在不少地方,亩产也不只一石斗,好田两石三石的都有,最好的田,如果用肥,甚至能达到四石的。



    “陛下,如果推行这新的两税法,摊丁入亩,纳钱缴税,一年起码是三千万贯的两税。加上朝廷工商税关税专卖税预计的五千万,那朝廷年财收能达到八千万贯钱。”



    “全部折钱,年财收八千万贯?”李世民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也不由的兴奋起来了。


    八千万贯啊,武德的时候,才二百余万贯,哪怕还有其它实物税收,可加起来也顶多千把万贯。



    但现在,如果推行这个新法,朝廷却可能让年收迈入八千万贯钱的大关。

阅读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