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35章 瘟疫蔓延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红墙黄瓦,画栋雕梁的紫禁城和皇城被包裹在内城中央,璀璨耀眼。



    外城的各个街苍胡同,也是纵横笔直,井井有条。

    外城,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大明北京的贫民区,这里住的全是那些京师最底层的百姓工匠。到现在,京师外城里更是到处都是胡乱搭建的窝棚。遍地都是各地来的流民。



    外城有几个地方,更是聚集了大量的外来流民,他们是贫民窟中的贫民窟,这里有京师最多的暗娼,京师绝大多数的盗贼、流氓、骗子,三教九流多集中在这里。



    这里也是京师治安最差的地方,经常出现命案、偷盗、抢劫。


    同时,这里的卫生也是最差的,缺少公共厕所和澡堂,甚至连水井都极少。那些食不果腹的贫民们,也没有什么搞好卫生的念头,随地便溺,垃圾遍地。



    脏乱差,就是外城。

    这三十万人,对于京师来说,其实作用不大,但却加大了京师的各种物资消耗,以及严重破坏着京师的治安和卫生等。



    针对这种情况,刘钧提出了一个外城改造计划。



    “在郊外建立几家大型的工厂,为京师制造提供诸多生活必须用品,减少京师对外面的商品依赖,同时也能提供许多工作岗位,解决一部份流民。初步将新建炭厂、铁厂、钢厂、面粉厂、纺织厂等。”



    “对于外城的这些街巷、窝棚,要分批逐步的改造,规划好后把那些窝棚拆除,重新建造新的里坊,建造市场、商街、以及居民住宅区等,通过出售出租市场的商铺摊位等,回笼资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就只修了南面这一块,外城也足有二十八里周长,拥有七座外城门。



    从此北京内外城相加,面积还大于做为陪都的南京城。在中国历代各朝的京师都城中,是仅次于唐长安城、北魏洛阳城的历代第三大城。


    就是这一道城墙三座城门,便分隔开了天壤不同的两个世界。



    虽然内外城只隔着一道城墙,可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嘉靖之时筑的外城原本叫重城,是打算把整个京师包裹进去,结果最后却因为财力不足,最终便只包了京城之南,转换东西角楼。


    北京的内城是在明成祖迁都北京时改建的,当时的大明正是如日中天,内城的建筑也因此显出一派博大雄强,泱泱天朝的宏伟气象。


    能够居住在内九城里的,都是名门贵族,高官巨贾,是大明的上流社会,精英阶层。又有多个繁华的市场,百货云集,商贾齐聚,更添了许多热闹。


    外城到处是旁逸斜出的街巷。寒伧低矮的简陋平房,以及那些肮脏杂乱的市集。

    而隔着一道城墙的外城,却完全不同了。



    外城从开始修建之初,就没有真正认真规划过,最终也因为规划不周。在只修建了南端一段后就不得不停顿了下来,然后就再也没有继续修建完剩下的各段。而且当年外城的修建,也是为了应对当时越来越严重的北方鞑虏和南方的倭寇,修建之时十分的匆忙草率。

    京师内城有四面九城,西北面缺一角。东西两面和北面城墙上都各开两门,唯有南面开了三座城门。



    自嘉靖之时筑外城后,这三座城门便成为了京师内外城之间的通道,成为围在城中的城门。三门往北,是内城范围,三城南面,则就是外城了。

    第435章 瘟疫蔓延 (第1/3页)


    正阳门、崇文门和宣武门,京师内九城门的南面的三座城门。

    到任直隶总督兼顺天巡抚之后,刘钧就已经在谋划着要清理外城。



    经过这段时间的准备,刘钧刚完成了对京师的普查,这次的普查包括了人口普查以及经济普查。在动用了禁卫军、五城兵马司、警备军和锦衣卫、东厂、五城巡城御史、顺天府等各个衙门的联合行动,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才终于算是完成了这轮普查。



    京师总人口达到一百二十八万余众之多。其中顺天府的户口十二万户,达到七十多万之众。另外还有属于皇家宫廷中的宫女、太监,教坊司的歌伎等等加起来也有不下五万,京军十几万。此外还有许多外来的的商贩、僧道、流民等流动人口。


    换句话说。京师百余万人口中,有京城户口的也就一半左右,若除掉京军,依然还有不下三十万的北漂。



    这些北漂,绝大多数都是三教九流和一无所有的流民,他们靠着打零打帮佣。甚至坑蒙拐骗卖唱卖0身乞讨等各种方式勉强维持。

阅读明末称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