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6章 赐同举人出身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七大考区考试,每考区录取四百余人,天下三十余省,六万通过科试的秀才们,参与了这三千举人名额的争夺。



    不过当这六万名秀才老爷们坐在一座座新建好的贡院里,看着发到面前的考卷时,都有些傻眼。

    叵再往上一届,考试内容也大致相同,都是以儒家经典为主,考的都是四书五经为主。



    可现在这新朝第一次科举,就让他们傻了眼。



    考完后有许多考生向官府提出意见,认为试题有问题。


    可不管考生如何反应,朝廷还是很快的阅完了卷,七大考区。各录取了四百余名,总数三千人的新科举人新鲜出炉。



    落选的士子越加愤怒,可中榜的新科举人们则兴奋连连。其实对于他们来说,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还是朝廷以科举取士,当然最最重要的是自己能中举。

    在这次,复社在南方数个考区,有三千多名秀才参加了乡试,每二十个通过科试的科举生员中,复社就占了一个。



    而他们的中举率更是高的惊人,有六百多个复社科举生员中举。包括社长黄宗羲和顾炎武等人。



    比起今科乡试二十录一的录取率,复社五中一的中举录,无疑就高的多,且高的惊人了,三千名新科举人,复社就占了五分之一。



    许多人都以为这里面有猫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今年的乡试,士子们的热情也更高了。



    秀才录取翻了一倍,科试录取也翻了倍余,他们都认为今年的乡试可能录取人数会首次破两千。


    刚刚结束的全国乡试,可谓是余波未平。



    今年的童试,倒是中规中矩的,只是比往年增加了一倍的录取数。全天下录取了整整五万名新秀才,着实让天下读书人大为惊叹和欣喜。


    事实也确实如他们所料,往年天下乡试一科录取千余,今年则录取了三千。


    童试考的还是他们熟悉的八股,科试也是如此,但乡试这样重要的考试,试卷却让他们有些看不明白。


    许多秀才不是第一次参加秋试了,上科他们八月初九第一场,试以《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学》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初场的3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200字以上,4道经义题则需要写300字以上。十二日为第二场,试以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议论文要求300字以上,以后又有变通。十五日为第三场,试以5道时务策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

    可不管看不看的明白,整个乡试考了三场,每场都考了三天,一如前明。每场考试,秀才们都提前一天入场,考完退场。



    连考了三场,贡院号房里呆了九天。许多考生都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答完那些试题的。

    京师的百姓总是喜欢谈论时政的,当今天子也不禁百姓议论国事,只要你不是恶意中伤、造谣,那么你一个普通老百姓也能慷慨激昂指点江山。京师的东厂、锦衣卫、五城兵马司的人很多,却没有几个会来干涉他们。



    眼下京师百姓们谈论的焦点,也刚刚从蒙古诸旗主送女进京,换成了大汉第一届科举的热议。就连刘皇叔和秦老夫人在西南的改土归流,都不及今年的科举。

    第546章 赐同举人出身 (第1/3页)


    九月初的京师,已经很是凉爽。大街小巷中的酒楼茶肆里,却热闹非凡。

    今年朝廷换了考题,儒家经典只占到了三成类容,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阅历更加丰富,而不只是如前一般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前那样的书呆子,根本很难通过这次的考试。



    黄宗羲参加过数次乡试了,以往屡试不中,这次却一举高中。而且还成为了华东考区的第一名,解元。



    更让无数人惊叹的是,黄宗羲五兄弟同参加乡试,五兄弟皆中榜。这个结果,让黄氏兄弟一下子名扬天下。


    黄宗羲五兄弟一同中举,立即成为八月份的热议焦点。



    而与黄宗羲五兄弟一同中举一样劲爆的是。复社在这次科举中也成绩惊人。复社经过整顿之后,如今登记在册的士子多达万余人。其中有半数都拥有秀才功名,不少还拥有举人、进士功名。

阅读明末称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