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2章 大汉官话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以为和她们会难以交流,结果他意外的发现,这些蒙古诸侯之女,居然已经都会说汉话。虽然说的不太流利,但起码他听的懂。



    这时他又发现了一件事情,她们说的并不是皇帝的家乡话,也不是明朝皇帝的家乡话,也不是洛阳读书音,他们说的是北京话。

    到了元代时,官方规定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大都语音为标准的天下通语。



    当年元人占领中国后,开始强行推广大都话,汉语中大量的加入了蒙古语词汇,汉语的结构都发了改变,汉语和蒙语同化。



    刘钧这时也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云南、贵州、四川人的语言,跟淮河以北的语言,与大都语极为相近。


    其根本原因,就是蒙古人率先把这些地方征服了,然后在这些地方推行的大都话力度最强。



    明初曾修订洪武正韵,是将江淮方言做为官话推行的。不过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大都话依然流通甚广。

    秦代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计量衡,统一文字,对中国的文明进程有突出贡献。



    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官话都不一样,各朝也都有标准官话,推出韵书。但一般来说,语言还是难以统一。



    读书人有读书音,古洛阳音为准。隋唐等朝立都关中,以关中语言为主,明代皇帝出身淮南,便以江淮话为官话推行。



    但后来迁都北京,因为大都话在北方的流通最广,因此其实大都话的影响范围最大。



    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及云贵川等地,语言都与大都话很近,虽各有些不同,但起码能相互交流听明白。



    就连如今宫中的这些蒙古女子,学的都是大都话,她们学这些话更有基础,学起来快。而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怀孕的蒙古女子,俱被刘钧晋封为嫔,分别赐给昭仪昭容等封号,有了二品的品阶。这也算是母以子贵,虽然现在还不知道她们生男生女,但在宫里,和普通家庭里也是一样,生了子女的妾肯定比没生养的地位高。



    刘钧的突然驾临,让这些蒙古嫔妃们十分惊喜。


    成千上万的士子的涌入,让京师这段时间越发的热闹起来,带动着京师的经济都越发的红火。



    到了乾清殿,刘钧一时也没心情理政,干脆便传旨,让太监头前带路,他挨着前去那十一位怀孕的蒙古妃子那边坐坐。


    不过刘钧很快发现,十一个怀了他孩子的女人,他居然并不能认全。其中清贵妃娜木钟和清公主马喀塔是很熟悉的,但其它的女人,却总觉得有些脸盲,若不是一边有内务府的太监在旁边小声的介绍,他有好些个叫不出名字,或者跟别人搞混。


    嗯,不是后世的北京话,但差不多。


    在辽、金、远等北方草原部族不断的入侵以及统治下,北方的语言千百年来逐渐的发生了变化。

    这个时候的北京话,应当叫大都话。



    大都话跟后世的北京话很接近,也是北京城几百年来最通行的话语。

    不过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好,如今京师到处都是举人士子。既有来应考的,也有没考上,但得到了同举人身份的大批士子,他们是要来准备明年春的京师大学堂的入学。



    还有许多士子既不来应考也不是来入学,他们只是前来凑个热闹,看看这科举盛况,顺便与同道交流交流。如今中原太平,士子们也乐于出来游学走动。

    第582章 大汉官话 (第2/3页)


每年乡试在头年秋,会试在次年春。而如今乡试依然在秋,但会试却提前到了年底腊月初。

    历史上,后来满清入主中原,也大力推行大都话,最终后世的普通话就是以大都话为标准普及开来的。



    说起官话,中国地大特博,幅员辽阔,族群众多,因此语系也众多。粤语、闽语、客家、吴语等数个大的语系下,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种方言。



    在江西等地,甚至有十里不同言的现象。一个县里,相隔不远的两个乡镇,说话可能都完全不同。


    北方话和南方话差距更大,就跟外语一样完全听不明白。



    刘钧就曾经在接见几位在地方表现出色的官员,结果他们汇报工作时,说了大半天,刘钧却一句没听懂。

阅读明末称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