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同秀才
更何况要中举人,起码得先中秀才。
秀才们太多。中举人的又少,因此大多秀才日子过的都很穷,因此称为穷秀才。考中秀才就能进学,谓之生员。前朝之时,入仕必经科举,科举必经学校。科举和学校是相连的。
酒馆的掌柜跟蒋勋也算是多年邻居,这两年,天下渐渐太平,他酒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尤其是新朝后,各种税收摊派少了,虽开征了商税等,但这些税都是一一摆在明处的,该多少是多少,并不会有各种索要卡拿等,交了税,生意依然比过去赚的多。
掌柜的曾经想请蒋勋来店里帮忙,可蒋勋却落不下读书人面子来店里作个普通伙计。
蒋勋站在柜台边上,喝过半碗温酒,脸色渐渐复了原。
掌柜的便问他,“夫子,今科考试很难么,听说今次科举不是换了考法,加录不少名额吗?”
蒋勋看着掌柜的,叹了一声气,接道,“今次科举确实换了考法,也加录了名额,可县试依然是考八股制艺,我最不济的就是八股制艺。”
“我听人说,你在家教的那几个街坊的蒙童不错,比一般私塾里先生教的好呢。几个孩子不但识的字比私塾里教的多,还会简单的计算,真不简单,我觉得你适合教书。”
蒋勋苦笑,自己只是一个府试不过的童生,谁肯请他教书。
“夫子,我这里倒有一个好消息呢。”掌柜的笑着道。
“哦,什么好消息,哪个街坊准备送孩子去我那开蒙么?”
“不是。”掌柜的摇摇手,“我也是昨天才听咱们镇长说的,咱们镇里不是要建小学嘛。”
蒋勋点了点头,这个他是知道的,这是皇帝的旨意,要在天下各县乡镇设立学校,不是前朝的那种学校。前朝的官学必须得有了中了秀才才能进,因此也称为进学。
前朝时县学府学里的都是秀才生员,北京南京有国子监,里面则都是监生。
不过也有私人开办的学校,一般都是私塾或者书院。
现在朝廷要开的学校,不是过去的官学,而是类似于私塾,府县开设的是中学,有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而在省城据说还有大学。比如师范大学,比如京师大学,比如国子监大学等。
而在县乡,则是高级小说和初级小学。
按朝廷的意思。以后所有五岁的男孩都得入学,接受起码三年初小教育,这是强制性的。但不用交学费、学杂费等,甚至朝廷还包一顿午餐。
各乡都起码要建一座小学,这么多的小学。自然需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晚明以来。天下读书人越来越多,不下百万之众,就是考中秀才者,亦有数十万。可科举之路艰难,都说穷秀才富举人。金举人银进士,越往上越难。
若能考中个举人,日子就能好过的很,在前朝时,举人就有资格出仕做官,而且一旦中了举人,就被人称为老爷。那时会有许多人前来投献,还有资格优免二丁和两石税粮等。
这样的夫子,当然不能与正规私塾里的先生相比,大家逢年过节的送条鱼给两斤肉而已。好在蒋勋八股虽做的不行。但一手字却是写的极好的,平时便也给人抄抄写,算是挣个三瓜两枣的。
可惜这终究不是正业,抄书也不可能养的活一家人。
但能考中举人的毕竟太少,一省的举人录取名额不过百余。
每个县会有二十个名额的廪生,能拿到朝廷给的廪米、膳金。一般每人每月有一石米,富县还会有些膳金。
不过这都是秀才们的出路。蒋勋一个府试都过不了的童生,想当先生没人请,想做师爷更没资格,学医和经商也要本钱,因此最终他就一直吊在中间晃晃荡荡的。
不过明末之时,天下各地府县,大县秀才数百上千。小县也有百余,但能食廪的却只有二十人,因此考不上举人,家里又一般的。便多是穷秀才。
最终,秀才们除了继续科举考举人,多数人也会选择处馆教书,或者为官员做幕僚师爷,或者改行学医做大夫,也有人干脆直接下海经商。
读了三十年书,除了整天读书埋头研究制艺八股,他并不会其它营生,甚至家里也没有田地。父亲早亡,家里其实就靠着母亲和妻子织布刺绣赚点钱贴补家用。
蒋勋只是一个府试都过不了的童生,因此就算他想要去处馆教书都没有人请他。大家喊他一声夫子,也是因为附近街坊邻居,也有那些穷的家里,没钱给老师送礼,便把孩子送到他家让他教几个字,算是开个蒙,不做个睁眼瞎。
第587章 同秀才 (第2/3页)
下来。三十多岁了,却还只是一个童生。
蒋勋的脸上显出颓废模样,脸色灰败,长叹短吁。
这次的县试虽然依然是考八股,可录取人数却增加了倍余,但他依然名落孙山。
“夫子,你有什么打算呢,难道准备一条路上走到黑么,你也是而立之年了,家中老母亲年迈,总不能一直还要靠着老母和妻子辛苦补贴家用吧?”
蒋勋低下头,说不出话来。
他也常心中不安,可除了读书科举,他实在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阅读明末称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