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怀璧其罪
排除了合理的解释,就只剩下一个他不愿相信的可能,那就是柳笙挑选这个紧要关头向僧人泄露此事乃是为了集合道佛两方的力量置他于死地。
俗人可能会做出你骂我一句,我杀你全家。你抢我老婆,我吐你口水诸如此类前因和后果不对等的事情,但是道士不会,道士心中都有一杆称,道士做事前因和后果是对应均衡的。仅仅因为对方欺瞒了你,害得你跑白了一趟晋国就要害死跟自己同门学艺的师兄弟,这种事情不可能出现在道士身上,哪怕柳笙出了山门之后心性产生了偏差,其衡量轻重的标准也不会变化这么大。
柳笙为何以前没有泄露此事,偏偏在他被三清一干紫气高手围追时才说?
合理的解释有两个,第一个是最合理的,跟人的劣根性有关,大部分人都喜欢痛打落水狗,在某人没有落难时三缄其口甚至是阿谀奉承,但对方一旦落难,立刻跟风围攻,大肆揭丑污蔑,以此向强者摇尾表忠。他大开杀戒之后,三清各派应该是聚集一处商议过如何处置他,柳笙在那时说出了他之前做过的恶事。
此人先前说了什么,莫问压根儿也没去听,但对方的喝问打断了他思考的连贯性,令他很是不耐,“闭嘴,容我想想,我既然来了,就没准备再跑。”
那群僧尼不明所以,但莫问的确没有逃走的意思,也没有提气的征兆,故此他们仍然没有急于发难。其实他们不发难的主要原因还是畏惧莫问的实力,知道贸然上前有可能也被莫问变成瘸子。
这种推断貌似合情合理,却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柳笙的俗气没有那么重,如果他真的那么肤浅,也不可能憋到现在才说出此事,发现真相之后早就开始嚷嚷了。根据他对柳笙性情的了解,这第一种最合理的解释应当排除。
如此一来问题就出现了,柳笙心中那杆秤为什么出现了倾斜,在此之前二人的关系一直很好,老五在建康遇难时柳笙是前去救援了的,二人之间的交情好比一只羊,之前的误会只能算是一只鸡,鸡的分量远远没有羊重,除非在鸡的称盘里出现了另外一个隐形的东西,这个隐形的东西分量很重,重到柳笙不顾同门之谊也要除掉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九龙鼎!
莫问心中浮现出了那只三足小鼎的模样,在赤阳子追询他的时候,他曾经推算过杀人凶手的来历,根据绝情子的死亡时间他推算出了凶手是自赵国赶到勼城的,当时他曾经怀疑是与他一起争夺国师之位的那些落选者趁机陷害,现在看来他当日想错了,这个听到风声赶到勼城杀掉绝情子,抢走九龙鼎的人应该是柳笙,柳笙一直住在太子府,太子主管太尉府,各地的探子以海东青传回的消息都会传到主管军事的太尉府里
柳笙为什么早不说晚不说,偏偏近日才说?
“莫问,你可认罪?”那中年和尚高声喝问。
第二百八十六章 怀璧其罪 (第2/3页)
如果柳笙当年就泄露了他是杀害和尚的凶手,晋国的和尚早就成群结队的跑到东北三郡跟他算账去了,可是晋国的僧尼在当年并没有去找他,这就表明柳笙当年并没有泄露事情的真相,而是近期才向外人说起的。
阅读紫阳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