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8章 分形的谢尔宾斯基地毯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教授肯定又要给这个晒席取一个洋气的名字,让它也变成进口货。”刘四叔揶揄道。



    “不错,这个晒席的名字叫koch晒席,读作科克晒席。晒席边上的曲线就叫koch(科克)曲线,这些曲线构成了雪花曲线。”

    刘四叔是农家行手,在他眼里,晒席就是一块“竹子布”,也就是夏天睡的竹席的扩大版。刘四叔看见杨教授打的晒席,不禁又哑然失笑:“您这个晒席的边界为什么弯弯曲曲的,您让人家怎么晒东西?”



    胡克昊看见篾匠先打了一个等边三角形的晒席,啰嗦一下,这个晒席有三条边。篾匠把每条边分成三等份,以中间这一份为底,又编了一个等边三角形出来,现在这个晒席一共有十二条边。篾匠又把这十二条边的每一条分成三等份,以中间这一份为底,又编了一个等边三角形出来,现在这个晒席一共有四十八条边……如此以至无穷……


    胡克昊和刘四叔继续参观,看见几个篾匠在打晒席。在农村,打晒席很常见。技艺高超的篾匠把竹子划成很细的一寸宽的篾条,带皮的是青篾,没有皮的是黄篾。篾条可以编制很多农具,如背篼,如米筛,如箩篼,如簸箩(本作者般若簸箩中的簸箩二字即来源于此),如晒席。打晒席如同织布,无非就是把作为经纬线的篾条包括青篾和黄篾编制在一起。



    棉纱编制在一起形成一块布,篾条编制在一起形成一块“竹子布”,也就成为晒席,农民可以用晒席晒麦子、晒谷子、晒玉米、晒花生、晒棉花。不过,大多时候晒棉花用笮笮,笮笮是用竹块和竹篾编在一起的东西,技术含量最低,小孩都可以编。晒席一般人编不来,需要请专门的匠人,这匠人就是“篾匠”。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匠人都快消失,比如木匠、石匠、篾匠。如果这些匠人消失了,如何落实政府提倡的“工匠”精神?


    “杨教授,您这个雪花状的晒席又是什么来头?”胡克昊问道。


    “杨教授,我感觉您应该把它取名为苛刻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教授,没想到您也落入俗套。本来您这地毯就是国产货,难道您给它取了一个外国的名字,它就成了进口高档货?”刘四叔揶揄到。



    杨教授笑而不语。这实验室大棚建好以后,杨教授本想抓紧时间,找搬家公司把实验设备尽快搬进来。他有一天看见喜鹊村的妇女在村官贺书骏的带领下针织地毯,于是他就产生了灵感,要充分利用场地,在空旷实验室制造sierpinski(谢尔宾斯基)地毯。

    第138章 分形的谢尔宾斯基地毯 (第2/3页)


地毯不是普通的地毯,他有一个阳气的名字——sierpinski地毯,读作谢尔宾斯基地毯。”杨教授说。

阅读尘世诡言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