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60【元宵灯会】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板伸出三根指头:“三百两!”



    王渊顿时无语:“你怎么不去劫道?”

    老板愣了愣,随即摆出笑脸,取出两盏小灯递过来:“原来是王二郎,这两盏灯,免费送给二位。”



    “多少钱?”王渊道,“我向来不收人财货。”



    老板也不方便说出成本价,只笑道:“您看着给就成。”


    王渊顺手扔出一锭碎银子,大概能值百来钱吧。



    老板笑着把两盏小灯递过去,王渊拿了灯却不走,而是凑近了看那盏价值五百两的大灯。

    如果整出玻璃,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朝中后期的杭州货,大概相当于改革开放之初的温州货,属于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以上,绝非地域攻击,纯粹叙述史实。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叫法是“杭州风”:俗气、浮夸、卖丑、爱吹牛、爱传谣、中看不中用。



    时人以谚语讽刺:“杭州风,会撮空。好和歹,立一宗。”又云:“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


    宋灵儿问道:“你这花灯卖多少钱?”


    老板鄙视道:“买不起就别乱说。我要先去请苏州师傅定下样式,再把广州巧匠请来京城制造,这盏灯至少得耗费半年功夫。不卖三百两,我还不亏本啊?”


    旁边有人认出王渊,提醒老板说:“这可是翰林院的王二郎,你说话注意点,不然把你的摊子掀了!”

    王渊笑道:“你把广州巧匠请来京城,总不可能只做一盏灯吧?其实本钱也没那么贵。”



    老板被当场戳穿,立即嫌弃道:“不买就别挡我做生意。”

    史载,有一官员到杭州赴任,审理了一个穿着窄袜浅鞋的罪犯。这在当时属于新潮时髦的打扮,官员想不出如何结案封书,最后灵机一动,将罪犯描述为“苏意犯人”,就是穿得很洋气的犯人。



    而广州的货物则精巧无比,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商品一旦标注为“广州制造”,立即就被客户信赖,价格能够大大提升。

    160【元宵灯会】 (第2/3页)


苏意”,相当于后世的“洋气”!

    “这是什么?”王渊盯着一颗珠子问。



    老板解释道:“这叫烧珠,也叫琉璃珠。要不说这盏灯值三百两呢,用料考究得很,除了烧珠,还有丝、纱、明角,都是值钱的好料!”



    明代的烧珠,其实就是低温玻璃珠,在宋代被称为“五色烧珠”或“硝子珠”。


    王渊若有所思。



    烧玻璃好像用的是石英矿吧,可惜不知道烧制流程,只能询问明代的烧珠工匠,自己再慢慢摸索加以改进。

阅读梦回大明春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