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054【武大郎的安西梦】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支回鹘人逃去契丹地盘,并更改姓氏为萧,还跟奚人融合,发展成辽国的后族。



    一支逃去中原地区,被逐渐同化为汉人。

    耶律大石能够迅速吞并东喀喇汗国,那些沦为受压迫群体的回鹘后裔贡献巨大。他们本来就不满喀喇汗国的统治,甚至已经在起义造反了,直接把来自祖宗之地的耶律大石当成自己人!



    “回鹘文字,要不要全部取缔?”



    这是李彦仙发给朝廷的第一封奏疏的主要内容。


    冬去春来,朝廷的圣旨发到高昌。



    第一,赏赐三军将士。

    西夏文字是仿制汉字而改造的,西夏学者也有很多认识汉字。金国文字更是拙劣,他们自己都很少用。这两国文字,灭了也就灭了,根本掀不起什么浪花。



    回鹘文字却不同。



    它从粟特人那里借来字母,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就连后世的满蒙文字,也都源自于这种字母。



    一旦直接禁绝,等于把故高昌国境内的所有贵族、学者和僧侣全部变成文盲!



    所以朱铭稍微缓和一点,允许回鹘文字在非官方文书和经文当中出现。以汉字的强大,又有官方的推广,干掉回鹘文字是迟早的事情,能用文化取胜的东西,就不必急于诉诸武力了。



    随着大明王朝的统治加深,主动学习汉字的本地人,必然会越来越多。



    被朝廷派来的,不仅有行政官员,还有许多汉地高僧。



    这些高僧,以佛教徒和景教徒为主。



    朱皇帝甚至直接取缔河西走廊的景教,把那里的景教寺庙全部充公,景教僧侣一股脑儿扔来安西都护府辖地。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学会了汉字,即将被安排到安西各景教寺庙。



    佛教和景教,由于在故高昌国信徒最多,而且民间影响力最大,是大明朝廷的主要汉化目标。



    甚至朝廷还给出限期命令:安西都护府辖地的佛教、景教高僧,五年之内如果还看不懂汉字,不得在寺庙当中担任重要职务。十年之内,一座寺庙的僧侣如果识字率(汉字)不足三成,这座寺庙就会被朝廷下令取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越来越多的财富累计,越来越高的文明进度,使回鹘成为北方草原第一个大建城池的汗国。



    其负面效果是:军队战斗力持续下降!


    随即,摩尼教成为回鹘汗国的国教。



    粟特人帮助回鹘制定政策、发展经济,回鹘则支持粟特人传播摩尼教,比如要求大唐在主要城市修建“大云光明寺”。


    因此,回鹘亡国了。


    一支逃去吐蕃辖地,随着吐蕃帝国的瓦解,生活在甘肃一带的被西夏统治,生活在青海一带的成了黄头回鹘。


    从这种演变来看,耶律大石、高昌回鹘、喀喇汗国……他们其实祖上都沾亲带故。

    一支逃去安西地界,并建立高昌回鹘王国,依旧保留摩尼教为国教。



    一支逃去中亚地区,建立喀喇汗国,将那里突厥化的同时,统治者也皈依了沙漠教。而且很多回鹘部落的后裔,还渐渐沦落为受压迫群体。

    中唐时期,牟羽可汗带着回鹘军队南下,帮助大唐朝廷收复洛阳。



    被打压得生存艰难的粟特人和摩尼教,就此有了新的合作对象,好些摩尼教高僧追随牟羽可汗前往漠北。

    1054【武大郎的安西梦】 (第1/3页)


    那些被杀死的俘虏,李彦仙说都是异族,但其实有很多是回鹘人,跟高昌贵族们有着同样的祖先。

    第二,设立安西都护府,吴玠为第一任安西都护,李彦仙调回中央担任兵部左侍郎。



    第三,已派遣官吏前往安西都护府。



    第四,正式文书必须用汉字,非官方文书和各教经文,暂时允许继续使用回鹘文。


    新疆地区太远,宗教力量太强,为了避免此起彼伏的叛乱,朱皇帝这次没有进行一刀切。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回鹘文字的影响力。

阅读北宋穿越指南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