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国之将来,子息之望
陈澜见毕先生只是微微一笑,仿佛并不以自己的反击为忤,她自是也就按住了话头,只在粱文吩咐虹霓时忍不住瞥过去了一眼,这才随着粱文和毕先生进了院门。而落在最后头的长镝红缨则是在跨过院门之后就站着不动了,唯独柳姑姑冲两人使了个眼色之后匆匆跟上。
“听县主刚刚这么说,想来是见着我家孙儿了?”
“这个我听娘说过。”
“太祖年间”驱鞑虏于漠北,建帝都于昔日元大都,旋即边境频频击敌,开海贸于沿海各市舶司,建水军船队于福建广东浙江”造工坊于江南。那个时代,真的是如今君臣文武难以想象的年代。而现在,除了火炮火钝这样的兵器,最好的玻璃反而是从海外运来,民间几乎忘了,早年我们的船队曾经将一面面玻璃镜子卖到西洋东洋,换回大笔银钱……只是,工坊没有了,水军船队没有了,但并不是我们大楚没有,其他地方就都没有!”
此时此刻,陈澜终于货真价实倒吸一口凉气,本能地出口问道:“先生您是说,那些工坊,那些船—……,并不是完全被毁弃或者废弃,而是……而是去了海外?”
“是去了海外,所以说,那些打着什么俄罗斯乃至南洋西洋东洋之类名头的东西,许多都是当年旧裔造出来的,大多数经由江南卖到了天下的豪富显贵之家,然后大把的本国货物装了回去。甚至在十年前,从外头运来的棉布,因价钱便宜,一度曾经挤得大名鼎鼎的松江布卖不出去。安国长公主下江南之后,曾经奉命亲自在刘家港秘密监造大船,紧跟着杨帆去了琉球。那一次,我是随船去的,光是带回来的人和东西,整整二十艘六桅大船几乎装不下。”
尽管毕先生说得还有些含糊,可陈澜却是听明白了也就是说,当年有众多或带着技术,或带着海船的人漂洋过海,由是在琉球扎下了根?可这怎么可能,以后来楚朝的实力,一个小小的距离大陆那么近的国家,只要几十艘船就能轻松覆灭,又怎么会留到现在?
“哈,没错没错,确实别出心裁!毕兄,想不到你也有这一天!”
粱文哈哈大笑,随即看着一旁低头一动不动恍若未闻的虹霓说道:,“我和毕先生陪海宁县主入内说话,你在外头看守”无论是谁都不许进来,纵使老太太和太太也是一样。”
此时此刻,陈澜只觉得粱文这位粱家主人和粱老太太起头对她的形容完全不同,非但没有什么官场乏力的木讷书呆子气,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豁达。至于同样六十开外的毕先生,单看外表仿佛是一个极其注重细节的人,可此时此刻说话却有一种说不出的犀利。
“我也是闻听古琴之声灵机一动,但没想到竟真的是毕先生。”陈澜想起数日前大明寺中近乎相同的一招,面上就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只因在大明寺那一回,骏儿对我说,是爷爷让他每日午时之前在平山堂之后弹奏古琴,所以如今我一听到乐声就难免生出他念。只不过,同样一招用两遍,毕先生您还真是别出心裁。”
“是,老爷放心。”
屋子里,得到了陈澜的肯定答复”毕先生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他年纪虽小,却是有些主见的人,若是什么都不吩咐,只怕他一个人在那儿呆不住,所以我只好嘱咐他此事,让他能捱过最初几日”倒不是真的指望他能遇见县主你这贵人。其实,要不是尊夫杨大人以雷霆万钧之势掌了江都卫,昨日开始,江都卫入城戒严”扬州地面不复从前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乱象:要不是扬州城上至世家名门,下至商贾地头蛇,都在寻我这么个大活人,没人敢贸然行事;哪怕是在粱家,我也未必会出来见县主你,否则兴许带累了粱老弟。”
“县主应当听说过,当年安国长公主曾经和驸马在宁波府呆了很长时间,huā费了很大力气方才整饬了市舶司。”
“毕先生,您的意思是……”
陈澜并不知道杨进周转眼间就已经拿住了江都卫”这满城戒严就是他的手笔,此时正惊诧间听到下半截,终于是有些糊涂了起来,不禁皱着眉头问了一句。见粱文笑着站起身,拱了拱手竟是转身出屋去了”她那捏着那钧窑盖碗盖子的手不知不觉停在了那里。下一刻,毕先生就也离座而起,却是背着手走到窗边,老半晌才突然叹了一口气。
走在前头的正是粱府主人粱文。此时他走上前,自然从容地拱手行过礼,随即便爽朗地笑道:“刚刚毕兄就对我说过,县主一听这曲古琴必定会来,我还说他自吹自擂,结果真是被他料中了!想来也是他东躲西藏,让县主一阵好找,又不让我派人上偶园送信,我也拿他没办。”
“你以为老夫愿意躲到你这儿来?你那一手臭棋,让你三个子都难下,这三天你以为我过得很有乐子么?”毕先生似笑非笑地横了粱文一眼,这才冲着陈澜领首道,“我早就接到了京城的信,知道县主要来,只变故乍起,于是遣散家仆之后,就设婉转躲到了粱家来。之所以在小桃源那边没留下任何信息,今日又故弄玄虚,确实是我的不是。”
第三百六十四章 国之将来,子息之望 (第1/3页)
“海宁县主。”
“不止是琉球,〖日〗本、朝鲜、满刺加、锡兰……也许甚至更远些。当年出海的那些人有军人,有工匠,还有各式各样的人,总之,史书上是不会留下记载的,但从那之后,因为往来海上的商船都顺顺当当,几乎不曾遇到过海盗,朝廷就没有去修建什么水师船队……那是因为每隔十几年几十就要来上一回的夺嫡之争,哪怕脱颖而出的常常都是最强的一个,接下来总能有好些年太平,可终究是拖垮了步子。而那些循环往复的争斗勾当,我这些年冷眼旁观,竟是外头出钱,江南出人。”
龙泉庵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阅读冠盖满京华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