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八夜、回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爸的生计也不顺利。随着第三产业越来越发达,大批新兴科技涌入。我爸以前因为兴趣业余时间研究过半导体,结果被领导知道非但没有表扬,反而狠批了一顿。说什么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就行,你研究高精尖咱厂也没有那些设备,还不如多琢磨琢磨怎么维护老机器,让那些古董多为四化运转几年呢。说的我爸灰头土脸,学习的事情只好做罢。结果集成电路程控设备一出现,好多活他都接不了了。再加上东南沿海的技术人员与川皖等地的劳动力冲击,使我爸的收入锐减。



    可干不了俏活卖把子力气总行吧?这时,单位突然一纸通知,把所有漂在外面两不找的职工都招了回来,说企业有转机,必须人马备齐,随时准备开工。我爸开始还挺高兴,毕竟从十六岁接我爷的班进工厂接受的教育就是: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有困难找集体,生老病死管到底。有组织在背后撑腰,谁愿意当个有今天没名日的盲流啊?

    接下来我要讲的一系列故事,年代人物背景我会全部打乱,尽量避免对号入座,看官们也不必深究,省得一些良心还没有完全泯灭的涉事者寝食难安。



    九一年年底之前,我妈的单位一直有效益,而我爸虽然停薪留职,但凭着技术还能混口饭吃。所以我家的生活还算可以,皮夹克就是见证。


    老人死在家中的惨案变成流言,被人们拿来在茶余饭后闲谈扯淡,唇齿相传中大家发现类似的情节其实不少,而故事的主人公从独居老人到老两口,再到一家三口人花光家里最后一分钱买了顿肉,拌上耗子药炖的香喷喷吃掉撒手人寰……我不知道传言里面有多少水分,但我能感觉到,生活,在许多家庭中已渐渐开始艰难。



    有些人说,东北萧条是由于东北人懒,不思进取。我承认,东北人的确沾过计划经济大锅饭的便宜,即使在最困难的年代生存依然能够得到保障,所以不太懂得居安思危。但全都归结到一个懒字上,肯定有失偏颇。至于还有什么其他因素,我不说,说了也不一定能发得出来。我就是个讲故事的,我讲好我自己的故事就够了。


    到了一九九二年,我妈工厂的经营突然急转直下,活儿照干,钱却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工人们连续开不出工资。


    我爸的单位离家很远,骑车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一定道理,但人情味绝对不应该是老人惨死家中无人问津这种人间悲剧的全部原因。毕竟邻里之间帮一把是人情,实在帮不了也是本份。说我冷漠也好没人味也罢,反正该承担责任的绝对不应该是两个守在下水道前战战兢兢听鬼叫的孩子。



    其实,直到老人的遗体被抬出楼外,我和许文彬也没把他和下水道里的鬼当成一码事。这是我为了写故事挖空脑袋回忆素材的时候,才无意中联系到一起的。想到老人因为意外摔倒在厨房不能动弹,先是呼救然后抱怨继而绝望直至死去,他的生命因为两个孩子的恐惧而被忽略了,我实在分不清自己的感觉是后怕还是后悔。

    第三十八夜、回厂 (第1/3页)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人们陆陆续续从平房搬进楼房之后,便不断开始探讨关于人与人之间冷漠的话题。有人说:楼房就是没有平房好,住了三年五载连对门姓什么都不知道,还是平房时走东家串西家的有人情味。

阅读三百六十五夜诡故事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