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七章:加官晋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是这个?”朱棣就更狐疑了,便问:“三千还不够吗?”



    “臣在想,能否允许匠人可以移至栖霞……”张安世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很没有底气。

    当然,这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



    比如医生的问题就是如此,医户世袭,导致医生的儿子极有可能对医术并不精通,可因为是医户,却依旧成为大夫给人治病不可。



    这军户和匠户其实也差不多,越是到明朝中后期,这个制度就越是崩坏。


    而之所以在元朝,这个制度好用,因为它确实对元朝的军事制度有很大的帮助,征调人力十分方便,至于民政还有其他的问题……



    显然,对于蒙古贵族们而言,这根本就不是问题,毕竟这些贵族在进入中原之后,在将中原直接变成牧场的问题上,还争议了很久呢。

    这种职业户籍制度,确实起到了不少正面的作用,朝廷等于是没有花费太大的代价,就将一个水利的雏形兴建了起来,同时还屡屡对当时的北元动兵,且成本极为低廉。



    若是没有这个制度,明朝能否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尚且还是两说。



    尤其是贯穿了整个元末明初的流民问题,若是不进行限制,只怕满天下的山林里都是盗匪了。



    问题就在于,到了现在,这种制度的弊端便开始显现了。



    比如栖霞缺乏人力,可其他许多地方,想要做匠人的却不是匠户。想来栖霞的人,可其户籍却在其他地方。如此一来,反而使百姓们除了安守本分之外,没有其他的出路。



    朱棣听罢,皱眉道:“你不妨说明白一些。”



    张安世道:“臣只说说,陛下若是觉得不好,可以当玩笑听一听。”



    朱棣颔首:“说罢。”



    张安世这才放心地道:“陛下,栖霞对人口的缺口极大,当初制定世袭制,本是为了让百姓们安定下来,可现在……却不同了。邓健那边,现在正在培育新的苗种,将来的粮食问题,一定可以大大地缓解,而且许多新粮,并不需要细耕细作,那么多余的人力,若是还留在土地上,对我大明又有什么好处呢?”



    “所以臣希望……不如试一试,在这上头,开一个口子,试一试是否有效。若是有效,那些愿意耕种的民户,可以照顾更多的土地,一户人家,也可得更多的粮,而那些无心务农的百姓,若是想要务工,让他们进行尝试,又有何不可?”



    “若如此,天下岂不是要乱套了?”朱棣显出了几分忧心。



    张安世干笑道:“那么不如……先试一试?”



    朱棣一愣:“试一试?如何个试法?”



    张安世道:“开一个口子,譬如栖霞这边,不如直接和太平府这边直接对接。太平府的人丁,可与栖霞流动,官府不得阻拦,除此之外,太平府暂时解除民户、医户、军户、匠户之分,如何?”



    “太平府吗?”



    太平府其实就是后世的马鞍山和芜湖一带,与南京相邻,只是如今,隶属于南直隶。



    张安世的用意很明显,这地方近,干脆来个自由流动,看看成效如何,若是成效好,那么再看是否放开。



    朱棣若有所思,他所忌惮的是,这毕竟是祖宗之法。



    前几日,他才吹嘘自己如何奉行祖法呢,总不能这么快就打自己的脸吧。



    不过栖霞的用工若是短缺,确实也是一个麻烦,这可能意味着,他的银子就挣少了。



    这是朕的钱啊!



    一时间,朱棣也拿不定主意,于是道:“朕交文渊阁议一议吧。”



    张安世也只好道:“噢……”



    张安世不禁有些失望,他觉得若是让大臣们去议,十之八九,是肯定无法通过的。



    不是他悲观,而是这种制度,其实明眼人都看出不合理。可明朝两百多年,却几乎没有一个重臣提出反对意见来。



    这说明什么?



    说明大家都觉得这很合理。



    张安世便干笑道:“确实该让大臣们议一议,不过……”



    “不过什么?”朱棣沉吟着看了张安世一眼。



    张安世苦笑道:“百官历来对栖霞颇有微词,说是栖霞那边,只晓得做买卖,尤其是商行,榨取了许多民脂民膏……他们是巴不得商行招募不到人力。”



    朱棣斜着看张安世一眼:“你这小子,倒是很会挑拨是非。”



    张安世连忙笑着道:“陛下,臣可以发誓……”



    朱棣摆摆手:“确实只是区区太平府的事……除非……”



    朱棣沉吟了片刻,才又道:“除非朕敕你为太平府知府。如此一来,你为知府,又镇栖霞,这岂不是很合理?”



    张安世:“……“



    这栖霞属于南京的一个区域,而太平府,虽然和南京所在的应天府都属于南直隶,可毕竟从行政划分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可话又说回来,芜湖和马鞍山,在后世虽属于安徽,可四舍五入,它们的省会大抵也是南京,这似乎也很合理。



    张安世带着几分犹豫道:“只是……臣能干知府吗?”



    朱棣道:“你不也是读书人吗?”



    张安世有点心虚:“臣……确实读过一些书,昨天夜里,臣还读春秋呢。”



    这话,说得很是底气不足。



    朱棣道:“区区一个太平府,朕若是用这个召大臣们来议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安世又笑了笑道:“臣那边需要一些匠人,造一些东西,只可惜……栖霞的人力,已经远远不足了。”



    朱棣听罢,便笑道:“你既开了这个口,朕怎能不许呢?这个好办,朕命山东布政使司,还有湖南布政使司,抽调三千匠户给你便是。”


    张安世笑着道:“陛下,臣的意思是,臣需要不少壮丁。”



    朱棣狐疑地看着张安世道:“壮丁?要壮丁做什么?”


    张安世却是摇头道:“陛下……臣想的不是这个。”


    因为按大明的律令,天下的百姓,分为民户、匠户、医户等等。


    而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章也认为这样的制度似乎颇有可取之处。

    其实这承袭的,乃是元朝的制度。



    元朝的时候,为了作战,将统治区内的所有人,根据职业进行划分不同户籍,每每到了需要作战的时候,需要多少匠人、大夫、百姓,便可从中抽调,随军作战。

    张安世也显得有些尴尬。



    “你但言无妨,朕也不是小气的人。”朱棣今日的精神不错。

    第二百六十七章:加官晋爵 (第1/3页)


    朱棣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张安世。

    而与之配套的制度,除了严格的职业户籍体系之外,伴随而来的,还有不同职业户籍,往往都挂靠在了各地的官府上头。



    比如山东的匠户,往往是山东布政使司调动,哪里需要修河堤了,需要多少匠人,便可征来。



    这和军户的体系相差不大,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那便是……各户的人丁,不得轻易流动。


    而一旦流动,就意味着你成为了流民,而官府对于流民,是有权力抓捕的。



    当然,在民初的时候,百废待兴,天下刚刚初定,大量的征调各种户籍的人口,兴建水利措施,修桥铺路,同时开垦荒地。

阅读我的姐夫是太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