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昨夜睡的可好?
一、
毕秀姑出生于1856年,浙江余杭县仓前镇毕家堂村人,父亲毕承祥很早就去世,毕秀姑八岁的时候,母亲王氏带着她改嫁给在余杭县衙当粮差的喻敬天为妻。
在古代,女子及笄也就是十五岁就可以结婚了,毕秀姑显然到了结婚年龄,所以葛品连的母亲喻氏就开始张罗儿子的婚事。
喻敬天虽然只是毕秀姑的继父,但他作为家长,自然是要管这件事的。不过,喻敬天这个人比较贪婪,他见毕秀姑人长得好看,所以就向葛品连家索要很多彩礼,而且要求他在成婚前必须有房。
葛品连家没那么多钱,也没有房,所以无法满足喻敬天的要求。
就在这个时候,葛品连早年认的义母冯许氏及时站了出来,因为她家底丰厚,所以她主动提出,拿出140块洋钱用于操办婚礼,80元洋钱作为彩礼;至于婚后住所,冯许氏则提出,先让新婚夫妇住在自己家里,等他们满月之后,再出去租一间房子住。
喻敬天见自己的大部分要求都满足了,所以见好就收,答应将毕秀姑嫁给葛品连,并请住在附近的秀才杨乃武帮忙定了婚期。
刘锡彤对杨乃武恨之入骨,但杨乃武是举人,刘锡彤不敢对他怎么样,也怕自己干的犯法之事被他揭露出来,所以一直在暗中观察他,寻找他的过错。
葛品连和毕秀姑在冯许氏家住了很长时间,直到1873年年初才搬到杨乃武家居住。在开始一段时间里,两家人都很客气,相处也比较融洽。
杨乃武那时候是个鳏夫,他平时深居浅出,要么在家里读书,要么就到附近帮人写字画画,或者帮忙看看婚嫁的日子。
毕秀姑虽然出身寒微,但她热情大方,经常主动给杨乃武打招呼,有时候还说几句话。
后来,毕秀姑发现杨乃武很有学问,自己在家也没事,就想学习一下文化知识,所以就请求杨乃武教他读书写字。杨乃武乐于助人,所以就时常教毕秀姑写字,两人的交往因此十分密切。
杨乃武家境殷实,学富五车,又早年丧偶;而毕秀姑则年轻漂亮,热情大方,嫁的人又是个矮矬穷。时间一长,街头巷尾便开始传杨乃武和毕秀姑的绯闻,还捏造了他们许多桃色故事。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古代是很普遍的,因为那时候讲究三从四德,一个有夫之妇有事没事就去找一个单身男人学习文化,别人不会觉得这个女人是真的为了学习文化,反而会认为她生性浪荡,是在勾搭男人。
而葛品连虽然老实本分,但也心胸狭窄,妒忌心极强,他在听到人们关于杨乃武和毕秀姑的讨论之后,十分生气,所以就将此事告诉给了母亲喻氏。
在古代,一个男人对妻子不满,可以仅仅是怀疑,而不用真凭实据。葛品连对毕秀姑就是这样,而且他对人们的谈十分相信,因为他觉得自己长得丑又没钱,怎么都配不上毕秀姑这样漂亮的媳妇,而杨乃武比自己强太多了,所以认定他俩肯定有事。
故事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三个人太像西门庆,潘金莲和武大郎了,而后面的故事发展也确实如此。
喻氏也不是什么善茬,为人比较凶悍泼辣,她在听了儿子的哭诉之后,便经常到杨乃武家闹事,还到处说杨乃武勾搭毕秀姑,人们也更加相信杨乃武和毕秀姑有事了。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谁也不知道。也许杨乃武和毕秀姑彼此有意,但他俩并没有半点越轨的迹象,一切都只是怀疑。
如果考虑到杨乃武这个人也平时比较自重,人品也还行,妻子去世之后也没有续弦,所以我更倾向于他与毕秀姑并没有私情。
不过,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喻氏单凭流言蜚语就去找杨乃武的麻烦,这在古代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放到现在就是不可理喻了。
对于杨乃武而言,因为他是举人,所以他可以选择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也可以选择直接进入官场,前途无量。但我国古代是人治和法治相结合的,一个人的德行不好也会受到惩罚,所以杨乃武那时候考虑最多的,就是撇清与毕秀姑的关系。
为了洗脱自己的嫌疑,杨乃武便以大幅度涨租来逼迫葛品连退租。而葛品连也早有退租的意思,所以不久之后便带着毕秀姑搬走了。
在随后一段时间里,两家人虽然没有半点往来,但流言蜚语的伤害性极大,大家都认为杨乃武与毕秀姑之间有私情,只是关于这件事的谈论,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少了。
三、
如果事情就这么了结了,也许许多年之后,会被人遗忘,这样对杨乃武和毕秀姑来说都是最有利的。
但是,就在当年十月,葛品连突然生病了,而且仅仅三天之后就去世了。
因为有毕秀姑和杨乃武的事在前,所以喻氏十分怀疑是毕秀姑毒杀了葛品连,她便跑到官府报了官,知县刘锡彤派仵作去查验了葛品连的尸体,最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葛品连是中砒霜身亡的!
刘锡彤在看到验尸结果之后,再联想到之前的流言蜚语,于是心生一计,他不但抓捕了毕秀姑,而且以“夺妇谋夫”的罪名逮捕了杨乃武,说他因为跟毕秀姑通奸,指使毕秀姑下毒杀害了葛品连。
如果真相真是如此,那么这就是另一个西门庆,潘金莲和武大郎的故事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杨乃武被捕之后,刘锡彤对其严刑拷打,杨乃武不堪酷刑,最终屈打成招,承认自己谋杀葛品连,并且还留下了口供。
但是在杨乃武的口供中,他说葛品连是七窍流血。后来经过复审,刘锡彤事情败露,他这才承认,他将杨乃武口供中的“死者口鼻流血”改为“七窍流血”,这里面的区别就在于,口鼻流血可能不是中毒,而七窍流血才是中毒身亡的表现。
所以说,杨乃武根本就不知道葛品连是怎么死的,他极有可能是无辜的。
在有了杨乃武的口供之后,刘锡彤又对毕秀姑严刑拷打,她最终也招供,是杨乃武与其串通杀人的。刘锡彤最终认定杨乃武罪行为通奸杀人,判处斩首示众;毕秀姑谋杀亲夫,判处凌迟处死。
但是,根据清朝律法规定,死刑判决是需要层层上报的,最终需要得到刑部复核批准之后才能执行的。因为存在流程问题,所以刘锡彤就将罪报递了上去。
但不管是浙江按察使也好,还是浙江巡抚也好,他们也认为杨乃武与毕秀姑通奸杀人案的案情合情合理,结果就该是这个样子,所以就草率行事,没有认真审核。
最终,罪报来到了刑部,但因为刑部的案件堆积如山,所以暂时被压了下来。不过,如果一切不出意外,杨乃武和毕秀姑最终还是是难逃一死的,那么事情有转机吗?
四、
杨乃武被判死刑之后,心有不甘,于是在狱中偷偷写下伸冤的状纸,让人带出监狱交给姐姐杨淑英,委托她代自己去京城告状。
为什么是杨淑英而不是其他什么人?因为杨淑英曾在夏同善中堂家当过保姆,有一定的人脉,可以托关系找人。
杨淑英之所以可以到夏同善家中当差,是因为杨乃武有个叫吴以同的好朋友,他是胡雪岩的幕僚,曾资助过夏同善去京城谋求官职。
杨淑英对弟弟杨乃文的事情十分上心,将这事告知给夏同善,夏同善又找到浙江籍刑部分管邢狱的林文忠,最后将杨乃武的卷宗和状纸递到了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翁同龢手里。
这算是找对人了,因为翁同龢就是个老儒生,十分重视文人,他虽然保守,但为人还算正直,也是个好官。翁同龢在看到状纸之后,发现杨乃武是个读书人,而且案情也确实有蹊跷之处,所以他决定给夏同善一个面子,将此事上报给慈禧太后。
杨乃武虽然被屈打成招,但他好歹是个举人,也有一定的人脉,所以他才想着让姐姐杨淑英去疏通关节,替他翻案。如果杨乃武只是个普通老百姓,那他的诉求是很难直达天听的,
所以说,自古至今,人脉关系都是很重要的,有时候甚至可以保命。
慈禧太后见连翁同龢都出动了,那得给点面子,就下令浙江巡抚杨昌濬重审此案,并且还派遣监察御史王昕到余杭私访。
王昕不敢怠慢,便到卷宗上所说的杨乃武的同仁堂去调查,结果发现同仁堂根本就不。这下问题就大了,这就意味着杨乃武案存在巨大的漏洞,而浙江从上到下的官员,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
浙江巡抚杨昌濬在得知此事之后,依然上奏慈禧太后说,原案没有问题,维持原判!
杨昌濬是哪儿来的胆子,敢跟慈禧太后叫板呢?
原来,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包括浙江在内的南方大部分地区,早已成为以左宗棠和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的势力范围,军权和财权都不归清管,当地的大小官员也几乎都是湘军出身,而杨昌濬本人更是左宗棠的亲信。
在这种情况下,杨昌濬仗着湘军做靠山,自然是有恃无恐,他认为慈禧太后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刑事案件而得罪整个湘军。
但是,在慈禧太后心中,他一直在找机会收回对南方的控制权,而杨乃武与毕秀姑的冤案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借此对在浙江任职的湘军集团实施打击。所以说,杨乃武和毕秀姑案已经不再是一件单纯的命案了,而是上升到了政治斗争的高度。
慈禧太后对杨昌濬的奏折自然是不满意的,于是她派遣了浙江学政胡瑞澜作为钦差大臣去重新调查杨乃武和毕秀姑案。
为什么不派个专业断案的人去,而派一个学政去呢?因为慈禧太后也没办法,浙江大部分官员都是湘军集团的,只有这个胡瑞澜不是,而且他对朝廷还比较忠心。
但是,也正是因为胡瑞澜对断案一窍不通,所以他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再加上余杭知县刘锡彤为了自保,重金贿赂胡瑞澜,所以胡瑞澜便对毕秀姑严刑逼供,最终迫使她再次指认杨乃武就是帮凶。
在取得毕秀姑的供词之后,胡瑞澜作出了维持原判的结论:
经反复推究,供词佥同,并无滥刑逼供之事。即照本律科断,杨乃武斩立决,葛毕氏凌迟处死。
这个结果一出来,杨乃武如五雷轰顶,几乎要气绝而亡;而慈禧太后在看到胡瑞澜得出的最终结论之后,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也想就此结案算了,因为如果再继续调查,恐怕要跟以湘军集团造成正面冲突了,那样局面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名侍卫使劲拉着绳索,没一会儿,宇文啸抱着一具尸体上来,尸体浑身是血,头脸几乎没有一块好肉,脑袋有一个大窟窿,旁人几乎无法辨认出是谁来。
宇文啸双手染血,擦了一下脸,一贯沉静的眸子终于有了一丝裂痕,看着肃亲王轻声道:“是熏弟!”
“拉!”底下传来宇文啸略有些气喘的声音。
“快,快!”肃亲王喊道。
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当事人虽然最终沉冤昭雪,但此案却被慈禧太后拿来搞政治斗争,而且二人最终的结局都不好,读来令人唏嘘不已。
喻敬天有个邻居名叫沈体仁,其妻喻氏是喻敬天的远房堂姐。喻氏早年嫁给平民葛奉天为妻,生子葛品连。但因为葛奉天早死,葛品连后来又被天平军掳走,所以喻氏就经人介绍,嫁给了务农的沈体仁为妻,刚好跟堂哥喻敬天成为了邻居。
等毕秀姑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已经是个大美人了,她皮肤白净,水灵清秀,十分讨人喜欢。毕秀姑喜欢穿绿色上衣白色裤子,所人们喜欢叫她小白菜。
喻氏嫁给沈体仁的第二年,葛品连从太平军中逃了回来,因为没有生计,继父沈体仁便介绍他到县城一家豆腐店打工。
毕秀姑十一岁的时候,经王氏和喻氏商议,给毕秀姑和葛品连定下了婚事,只等他们长大就结婚。
果然没多久之后,绳索就动了,肃亲王反应过来,猛道:“先等一下,让他捆好绳索。”
鬼影卫趴在边上,对着底下喊了一声,“世子?”
第44章昨夜睡的可好? (第2/3页)
再度接驳放下去,只是这一次接驳得更稳一些,这主要是方便宇文啸上来的时候用。
1872年三月初四,葛品连与毕秀姑举行了婚礼。
杨乃武因为之前帮忙订婚期,与葛品连和毕秀姑结识,葛品连又得知杨乃武家里有房子要出租,所以两人一拍即合,签订了租住合同。
二、
杨乃武,浙江余杭人,出生于1841年,家里靠养蚕为生,家境还不错。杨乃武也算得上一个学霸,他从小就认真读书,二十岁考中秀才,二十三岁考中举人,十分优秀。
不过,杨乃武这个人有些耿直,喜欢打抱不平,而且十分大胆。余杭知县刘锡彤不是个好官,经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杨乃武十分不喜欢他,便跑到县衙大门口写下了大清双王法,浙江两抚台十个大字讽刺刘锡彤。
阅读家有美妻好种田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