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狱中渡过了近一年之后,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春天,文天祥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让文天祥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这竟然是自己三年多杳无音讯的女儿柳娘写来的信!在信中,文天祥才知道,他的妻子和女儿之前被元军俘虏后,也被押往大都,如今都出家成了女道士。文天祥此前一直以为自己的妻女早已离世,还曾经在狱中作过《哭妻文》来祭奠妻子。如今突然得知了她们还安好的消息,文天祥心中的喜悦不能自已。
可是很快,文天祥就冷静了下来,元朝朝廷这个时候把这样一封信给他,当然不是学雷锋,而是对他有一定要求的。如果文天祥不能归降,那么他妻女的境遇当然是可想而知的。原来的文天祥一直以为自己孑然一身,所以心怀必死之志,如今知道了自己妻女尚在,还能慷慨赴死吗?文天祥思考良久,做出了一个决定——不给女儿回信。同时,他写下了一首《得儿女消息》来表明了自己的选择。
文天祥在诗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自己要向诸葛亮一样为了刘氏蜀汉尽忠到底。至于妻女今生何以为计,还是来生再见吧。孩子们,爸爸已经做了决定了,我心志已决,来生再续父女缘分吧。
从祥兴二年(1279年)十月,到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文天祥已经在大都关押了三年多了,在这三年里,他写了100多首诗,编订了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和《集杜诗》,还自编了《纪年录》,记载了自己的一生经历。
伴随着文天祥这三年的关押岁月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对于是否杀文天祥的反复权衡。至元十九年(1282年)三月,前面那位跟文天祥对谈过的阿合马被杀,忽必烈想要让文天祥来担任阿合马的宰相一职。朝中很多南宋降臣,比如王积翁、谢昌元等开始给忽必烈建议释放文天祥,让他当道士。这俩跟前面说的留梦炎还不是一路人。他们虽然也是降臣,但是还是很仰慕文天祥的志节的,同时他们也希望文天祥作为宋朝最后气节的种子能够活下来。
可是这事在留梦炎这里没过去,留梦炎自从上回被文天祥一顿臭骂以后,心里一直希望文天祥死,这一次,留梦炎出面阻拦了这件事情。他说:“文天祥要是出来一定会号召江南,那我们这样投降的臣子有何面目见他?”(“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宋史·文天祥传》)最终,此事只好作罢。
后来有一位福建的僧人开始传言土星犯帝座,古人对于天象还是比较看重的,所以就有人往文天祥身上引申。后来还发生一个事,有一个人自称宋主,要召集兵力想要救文丞相。京城也出现了匿名书信,说有人要作乱。综合这些因素,忽必烈认为文天祥继续关着的话,可能宋朝的遗民还会以他作为幌子来从事反元的行动。为此,忽必烈先把瀛国公和宋朝的宗室都迁出了大都。
忽必烈又问:“汝何所愿?”你想咋地?
文天祥坚定的说:“愿与一死,足矣!”我只愿一死,别无他求。
在这个坚定的人面前,忽必烈也无话可说,虽然不忍心,还是让他退下了。身边的人都向忽必烈建言,希望能够遂文天祥所愿。到了这个地步,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文天祥的态度上,忽必烈已经没有留着文天祥的理由了。
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文天祥期盼的那一天终于来了。《宋史·文天祥传》里是这样记载他的死:“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这一天终于来了,我终于胜利了,求仁得仁,我无怨无悔。
文天祥在刑场上问周围的老百姓哪个方向是南方,知道以后,文天祥整衣跪拜,随即慷慨就义,享年四十七岁。文天祥至死,心中永远向着南方南宋朝廷的所在。正如他诗集《指南录》得名的那首诗所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知南方不肯休。”如今国家已经没有了,可是他的爱国之心却永远与天地同在。
忽必烈曾经下诏刀下留人,但是等到了法场,文天祥已经死了。(“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宋史·文天祥传》)忽必烈对文天祥的死,大为惋惜,他曾说:“好男儿,惜不为朕所用。”
后来,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为文天祥收尸,在他的衣带中发现一首赞词,可以算是文天祥留下的遗书,遗书上这样写道: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用自己的选择,完成了自己仁至义尽的一生,他为了自己的梦想尽力过,坚持过,但是在国家覆灭的情况下,自己还能够孤独的坚守自己的道义,凭借自己的一身正气,为了自己所信仰的人间正道,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生,无愧于天地,无愧于青史,无愧于自己的内心。
文天祥的去世,也带走了对于宋朝的认知。当宋朝最后一位忠臣死去的时候,人们才真正意识到,大宋王朝已经彻底灰飞烟灭了。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文化意义上,宋朝作为一个名词,彻底的走进了故纸堆中。
在元朝编修的《宋史·文天祥传中》,对文天祥有着这样的评价,我也谨以此,作为本文的结尾。
“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商之衰,周有代德,盟津之师不期而会者八百国。伯夷、叔齐以两男子欲扣马而止之,三尺童子知其不可。他日,孔子贤之,则曰:“求仁而得仁。”宋至德祐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壮其节,又惜其才,留之数年,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参考文献
1、《宋史·文天祥传》、《文山集》、《指南录》、《宋少保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国公文山先生纪年录》、《文天祥传》(刘岳申著)等
2、《宋末文化中的气节问题——以文天祥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刘文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文天祥形象的塑造和演变》 陈功林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文天祥为什么连拒两朝皇帝劝降》 刘江 解放日报 2018年2月6日
5、《文天祥之死及元对故宋问题处置之相关史事释证》 温海清 文史 2015年第1辑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在诗中,文天祥历数了历朝的忠贞正直的臣子,包括“太史简”、“张良椎”等等十二位忠烈名士,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每一个都做出了彪炳日月的丹心壮举,他们身上的浩然正气,构成了自古至今一以贯之的中华民族的脊梁。这种正气也让文天祥虽然身陷囹圄,却胸怀正气,元气沛然。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三、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故国斜阳草自春,争元作相总成尘。
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孔明已负金刀志,元亮犹怜典午身。
肮脏到头方是汉,娉婷更欲向何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第904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3/3页)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而对于文天祥,忽必烈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因为他实在是太欣赏文天祥的才华,而同时又很佩服他的气节。蒙古人其实很认可忠贞之士,如果文天祥这样的忠臣能够为我所用,那对于元朝的统治将是大有助益的。可是眼看着三年过去了,软的硬的招都上了,文天祥连一点动摇都没有。忽必烈思索很久,决定亲自出马,做最后的一次努力。
元世祖忽必烈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八,元世祖忽必烈作为劝降大队的最高指挥,亲自出马接见文天祥。文天祥知道,自己已经见到最大的BOSS了,只要是挺过这一关,自己舍身取义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文天祥上殿还是不跪,只是给作了个揖,忽必烈也不纠缠这事了,直截了当说:“ 汝在此久,如能改心易虑,以事亡宋者事我,当令汝中书省一处坐者 ( 意即让你当丞相 ) 。”(《文天祥传》刘岳申著,下同)
文天祥回答:“ 天祥受宋朝三帝厚恩,号称状元宰相,今事二姓,非所愿也 。”我是不会变的。
阅读家有美妻好种田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