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缓兵之计
皇帝下江南,经过蒲圻县,听说李家7代没分家,觉得很好奇,就去看个究竟。果然见李家100多人吃饭,做事鸣鼓为号,相处得非常和睦,生活也很富裕。天辰祖师曾经一手创立天辰学院,威震天下,玄天大陆无人不知,不过却与叶牧,口中的天机老祖不符合。
他口中的天机老祖,是阵法一道的强者,按理说应该受世人尊敬,可是柳统领却连听都没听过。
“我走之后,你该如何绝望……”姜雨儿此刻心中充斥着各种滋味。心酸、懊悔、心痛……皇子,顾名思义,那就是皇帝的儿子(追封的皇帝也算);秦王嬴政于秦王二十六年(前221年)平定山东六国、统一华夏后,以自己的德业和功劳无与伦比、所谓“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因此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建立了“皇帝”的称谓,作为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纪年也从“王某年”改为了“始皇某年”。而始皇帝的儿子们,其称号也从“王子”(公子)升级为“皇子”。
从始皇帝建立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秦朝开始,中华历代正统王朝共计经历十九朝(秦、汉、魏、晋、宋(刘宋)、齐、梁、陈、隋、唐、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宋(赵宋)、元、明、清);而历代王朝的统治者,也都学着始皇帝的做法,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尊号,以显示“君权天授、抚荫万民”的至高无上地位。同样道理,后世皇帝的男性子嗣,也都被称为“皇子”。
自始皇帝开始,至末代皇帝宣统帝为止,中华历代(正统)王朝一共有皇帝(后世史书所承认)二百九十六人(地方割据政权及僭越者不计其内)。其中:
秦代二人(秦三世子婴并未称皇帝);
两汉合计二十六人(孺子婴只称皇太子,海昏侯刘贺、北乡侯刘懿不被承认为正统皇帝);
隋代三人(皇泰主杨桐、秦王杨浩不被承认为正统皇帝);
唐代二十一人(含则天皇帝武曌,唐隆帝李重茂不被承认为正统皇帝);
五代梁唐汉晋周合计十三人(后梁郢王朱友珪不被承认为正统皇帝);
十国合计称帝者十九人(十国大部分君主并未称帝、止称王,南唐李煜止称江南国主);
两宋合计十八人(元懿太子赵旉不计入内);
辽金西夏合计二十九人(北辽建福帝耶律淳不被承认为正统皇帝,西辽诸帝不计入内);
元代十五人(北元昭宗爱猷识理答腊、益宗脱古思帖木儿不计入内);
明代十六人(南明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鐭、永历帝朱由榔不计入内);
清代十二人(含后金汗努尔哈赤);
既然有这么多的皇帝,那么他们所拥有的皇子数量也是相当可观,除了少年夭折、一生无嗣者之外,皇帝之中,只有极少数者只诞育了一位(平安长大)的皇子,如宋真宗、明孝宗、清文宗等。其他大多数能够正常诞育子嗣的皇帝,都会拥有相对平民而言、数量非常多的皇子,这也是皇室在瓜迭繁衍中所占据的优势。
皇子之中,将来总有一位是要承袭皇位、入继大统、成为下一任皇帝的。按照“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宗法原则,一般都是皇帝的嫡长子才能继承皇位,其他皇子至多也只是一个亲藩(或者普通宗王)。但在实际中,皇帝的嫡长子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能够顺利继位,或是英年早逝、或是获罪被废,或是将储位传给后裔后,又被其他宗室兄弟夺去皇统传承,最终被某一位兄弟(或者其他宗室)取代了大宗位置。
在并非嫡长的皇子中,取代原先的嫡兄(弟),而成为新一代皇帝之人,不在少数。下面从一个特殊的视角,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即以皇帝非嫡的“第四子”(指平安长大、已经序齿的排行)加以推断,看看中华历代皇帝的第四子,最后的人生际遇都是怎样的,其中又有多少人得以入继大统、登基称帝。
当然,全部皇帝的数量,是二百九十六人,如果把这些皇帝的“第四子”情况一一加以列举,那么本文的篇幅未免太过于拖沓冗长了;因此,这里仅仅选取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八代中华大一统王朝作为介绍对象(三国时代由于太过出名,也一并列入),将这八代的全部皇帝一一列出,看看他们的“第四子”,最终的结局是怎样、最后能够入继大统的概率是多少,也算是在特殊的历史方面做出一点特别的个人研究了。
一、秦:
1、始皇帝嬴政:始皇帝虽然有二十多个儿子,但由于秦末乱世,导致后世史书中记载的缺失,因此到底哪一位皇子才是他的第四子,目前已经不可考了,始皇帝皇四子不明。
2、二世皇帝嬴胡亥:史书中,没有记载二世皇帝有后嗣,其子不可考(如果有的话)。
二、汉:
1、高皇帝刘邦:第四子为孝文皇帝刘恒;刘恒先为代王,后在高后八年(前180年)由群臣拥立登基,这是第一位以“皇四子”身份入继大统的皇子。
2、孝惠皇帝刘盈:第四子为后少帝刘弘;刘弘先封襄城侯,后进位常(恒)山王,高后四年(前184年)被立为皇帝。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太后去世后,刘弘被元老功臣们诛杀。
3、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都是幼年遇害,没有后裔。
4、孝文皇帝刘恒:第四子是梁怀王刘揖,年少去世,事迹不显(其实孝文皇帝还有另外四个皇子,为代王时,由疑似为吕氏的王后所生,登基后皆夭折,其内因不可说)。
5、孝景皇帝刘启:第四子是鲁恭王刘余,平淡一生,事迹不显。
6、孝武皇帝刘彻:第四子是广陵厉王刘胥,觊觎皇位,最终事败自杀。
7、孝昭皇帝刘弗陵:早逝、无子。
8、孝宣皇帝刘询:第四子为东平思王刘宇,无甚事迹。
9、孝元皇帝刘奭:只有三位皇子,无第四子。
10、孝成皇帝刘鹜:无嗣。
11、孝哀皇帝刘欣:无嗣。
12、孝平皇帝刘衎:少年夭折,无嗣。
13、光武皇帝刘秀:第四子为孝明皇帝刘庄,承继光武皇帝大统,总揽威柄,权不借下,不愧明君。
14、孝明皇帝刘庄:第四子为乐成靖王刘党,事迹不显。
15、孝章皇帝刘炟:第四子为孝和皇帝刘肇,正身履道,以奉大业,承袭皇统、尽职尽责。
16、孝和皇帝刘肇:只有二子序齿(其余皆早夭),无第四子。
17、孝殇皇帝刘隆:一岁半即夭折,无嗣。
18、孝安皇帝刘祜:只有一子,即孝顺皇帝刘保。
19、孝顺皇帝刘保:只有一子,即孝冲皇帝刘炳。
20、孝冲皇帝刘炳:幼年夭折,无嗣。
21、孝质皇帝刘缵:被大将军梁冀毒弑,早夭无后。
22、孝桓皇帝刘志:仅有三位公主,无皇子。
23、孝灵皇帝刘宏:只有两位皇子,无第四子。
24、少帝(弘农王)刘辩:被董卓废黜、毒杀,无后。
25、孝献皇帝刘协:共有七位皇子,但排行不明;魏受汉禅后,诸皇子事迹皆不显。
三、魏(附蜀汉、吴):
1、魏文帝曹丕:第四子为东武阳怀王曹鉴,一生默默无闻。
2、魏明帝曹叡:只有三位皇子,皆早夭,无第四子。
3、齐王(邵陵厉公)曹芳:被废、无后,但好歹善终。
4、高贵乡公曹髦:不满司马氏专权,奋起反抗,不幸被杀,无后。
5、魏元帝曹奂:子嗣不明,禅位给司马氏后善终。
附:蜀汉
1、昭烈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生孩子再加养胎起码一年过去了,所以时间就来到了弘治十七年,而好巧不巧的是,这时候的朝廷传来了一件噩耗,大明王朝的后宫之主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周氏病危,这个周氏是英宗皇帝朱祁镇的贵妃,宪宗皇帝朱见深的生母,当朝皇帝明孝宗的亲祖母。
如此一来,整个朝廷都在忙着处理太皇太后周氏的死后事宜,根本就腾不出手脚去打理你一个藩王的就藩工作,同时太皇太后周氏也是朱祐枢的亲祖母,所以既然他还在京城里,就必须要去参加葬礼。
而朱祐枢也确确实实是在这个开始准备就藩事宜的,准备了足足两三年后,到了差不多弘治十六年的时候,已经“万事俱备,只欠出发”的朱祐枢,却忽然发现自己的王妃有了生育。
子嗣关系到王位将来的继承,历来是头等大事,而京城距离他的封地湖广常德府,又十分的遥远,这要是为了急于赶路,而动了胎气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便向朝廷请求推延就藩时期,这样的理由合情合理,孝宗皇帝朱祐樘没有理由反对,便十分爽快地同意了。
这一系列的操作下去,朱祐枢的就藩进程只能再往后顺延一年,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弘治十八年。明朝,明宪宗ico
一瞬间,少女一切都明白了!
她从未想过会有这样一种人。
她明白了叶牧为何让她先走,因为古符只能用一次,自己用了,他就没有办法离开。
姜雨儿回想起那个可怕夜晚,无数噬灵虫如江海般蔓延,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吃人不吐骨头。少年将古符递到自己手中的样子历历在目。
从弘治四年(也就是公元1491年),到正德三年(也就是公元1508年),在这长达十七年的时间跨度里,朱祐枢很明显是早就到达了可以就藩的年龄了,但为何会被推迟这么长的时间呢?
出生于成化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485年)的朱祐枢,是宪宗皇帝朱见深的第十三子,弘治四年分封为荣王时,他大约七岁,也就是差不多在十二或十三年的时候,朱祐枢就已经算作是成年人,可以去就藩了。
朱元璋的缓兵之计 (第1/3页)
荣庄王朱祐枢是孝宗皇帝朱祐樘的异母弟,其生母为端妃潘氏,于弘治四年正式被封为荣王,然而直到正德三年才前往自己的封地,湖广常德府就藩。
魏五人(蜀汉、吴合计六人);
两晋合计十五人(赵王司马伦不被承认为正统皇帝);
十六国合计四十五人(十六国中,部分国家君主并未称帝,止称王);
南朝宋齐梁陈合计二十七人(含后梁);
北朝三魏一周一齐合计二十四人(北魏元恭、元朗、元脩,北齐高延宗、高绍义不被承认为正统皇帝);
阅读家有美妻好种田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