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七十六章 陕西盐商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倒不是说孙振生没钱,而是典卖田地资助团练,在声望上更有谈资。



    在他理解里,这并非形势所迫,而是孙振生为刚考取秀才的儿子造势。

    而到后来,因为朝廷心不诚,把它当成敛财的工具,一直透支信用,坏了盐法,同样酿成边疆粮市崩溃的恶果,威力巨大。



    眼下元帅府在陕西连个盐法都没有,孙振生哪里敢有什么想法,他只道:「草民对陕西盐业并无了解,倒是对茶、皮、煤、纸、木、漆、菌、耳、药诸业均有想法,若大元帅要招商建厂……」



    没等他说完,刘承宗就摇头道:「孙老先生,我要的不是商贾,而是精通商业的官员。」


    刘承宗说罢,转头看向孙振生,问道:「你说的耳业,是什么东西?」



    「哦,就是木耳,与菌类相似,都是秦巴山的特产,商南、汉中等地土人设厂,以花梨、青冈伐木做耳扒架,次年生耳,可利三年,三年之后新蓄之木又可做扒,往年都有客商前去采买,获利甚多。」

    这个大环境的毁灭者就在眼前,他把边兵都拉出来了,哪里还需要食盐开中?



    说这话,难道不显得他毫不知晓情势,格外滑稽吗?



    却不料刘承宗并未取笑,反而听得很认真,见他停顿,还语气平和地催促道:「接着说。」



    孙振生不敢说了,只是摇头道:「大元帅的边镇驻军,似乎并不需要开中支粮。」



    「三边五镇是不需要,但漠南漠北需要,即使无需开中,盐引制度也可行。」



    刘承宗点头道:「你所言商路自通,日益繁荣,对元帅府非常有用。」



    孙振生却面露难色,道:「自边兵闹饷以来,陕西私盐四处生根,只怕重建官盐产业并不容易。」



    「走私?呵,呵。」



    刘承宗不禁乐了,摆手道:「无妨,这年月没有容易的事,既然你有想法,我便任命你为巡盐御史,官衙在永寿王府隔壁的巡茶察院,再拨些人手,先将盐业调查清楚,诸如各道用盐量与灶户数目、合适的盐引价格之类。」



    他估摸着,如果在陕西施行盐引制度,肯定没有过去在河湟官府分配青盐来的利润高,毕竟这是卖盐引,而非卖盐。



    但商路畅通,带来的好处也很大。



    何况,如今地盘比河湟大了太多,就算单价便宜,官售盐引,估计也能有个二十万两的收入。



    要是打击私盐的效率高,这份收入还能再往上提一提。



    「过些时日,把具体章程拿给我看。」



    免费阅读.

    在这种背景下,陕商手握大量盐引无处出售,只能大举南下迁往扬州,自己做盐商。



    孙振生就是在那个时候,手握盐引奔赴扬州,攒下了家业。


    更何况,万历再度给皇亲国戚发下大量盐引,巨量透支之下,盐业再度崩溃,引发天启崇祯年间的边军饥饿。



    同时也让边镇盐引不再值钱,一张盐引跌至几分银子,只剩官价的十分之一,还没人来买。


    刘狮子对其"没有影响"的说法,不置可否,他可知道孙振生当时为资助地主团练,卖了十四间屋子、五十亩地。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刘承宗不必把这事拿出来说,只是问道:「你对眼下的陕西盐业,有什么想法?」


    在大明,它更为特殊,早年开中法对安稳边境粮价帮了大忙,使边疆粮价一度稳定在一石粮四五钱银子的状态。

    孙振生连忙摇头。



    他可真一点想法都没有,盐不是别的,历来官营。

    大明一半盐受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管理,这个部门一共有官员六十、胥吏一百,对比其庞大职责,本就运转极为勉强。



    而在万历朝,大量官员缺官不补,转运盐使司也无法置身事外,盐业再度崩溃,自然指日可待。

    第六百七十六章 陕西盐商 (第3/3页)


的情况。

    孙振生说着这个,脑袋里飞快思索着刘承宗



    所说,需要精通商业的官员,心中不由大动。



    让他不由得对刘承宗道:「大元帅富有青盐,若行食盐开中,则商路自通,盐池与边镇日益繁……」


    孙振生越说,声音越小,心里也一阵发凉。



    他所熟悉的陕西食盐开中,是建立在三边五镇驻军甚多,而当地粮食产出不足的基础上。

阅读顽贼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