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四章东北总督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哦?”



    辽王与他走入屋内,盘腿而坐,喝起了茶来。

    “这两种人,才能让我彻底站稳脚跟!”



    “哦?”这回答出乎他的意料,但又理所当然。



    辽国的土著,与邢国的土著,本质上是统一族群,语言和信仰上都是相通的,都是深受波斯的影响。


    如之前布哈拉汗国的官制,文字,乃至于语言,都是波斯语,信仰的支派也是十叶派。



    甚至许多人口,都是历史上从辽国迁徙来的。

    “那弟弟就占便宜了!”



    如果是在中原,一只羊价值一块左右,一匹布只要五毫左右了。



    但这是在草原,羊多而粮少,游牧国家即使会织布,也没有材料可用,布匹短缺。



    阿姆河流域作为昔日大月氏的流亡地,《大唐西域记》称之为活国,《旧唐书》叫遏换城。



    多年来,辽国不断地开垦荒地,耕地面积持续扩大,但农民的数量增加有限,全国大部分民众都是游牧为业。



    而阿姆河流域的邢国,游牧与农耕各自一半,更是有大量的城镇农村,农业起来了,其他手工业也发展了。



    作为阿富汗仅有的两大平原之一,阿姆河平原可谓是肥沃了,自然手工业发达。



    一只羊来交换一匹布,是正合适的。



    兄弟二人喝着酒,聊起了国事。



    地方势力,宗教问题,军队,官吏,以及最重要的钱粮。



    辽王语重心长道:“昔年崇祯朝就是因为乏钱,故而征发三饷,以至于乱兵四起,可见,国不可一日无钱。”



    “我当初之藩时,就从京中带了百万块银圆过来,才有底气接下朝政,带兵镇压乱匪。”



    “你去了邢国,第一件事就是拿下财权,也好进行施威!”



    “须之,那些土著贵族们,见小利而忘大义,不知忠孝……”



    在玉京城盘桓了半个月,近两万人洗脱疲倦,精神焕发地向着邢国而去。



    邢国的国都在之前的昆都士,如今的蓝月城。



    之所以取名叫蓝月,自然是追溯到之前的大月氏人,沿用这种通俗易懂的名称是比较方便的。



    当然,主要是邢王嫌弃吐火罗难听,国内的好名字也没多少。



    这也是邢王的主要执政观念:尽量融入到本地,使得王国长治久安。



    一如当年因俗而治的齐国。



    毕竟他是聪敏人,辽国背靠安西,而邢国只能背靠辽国,至于连通安西的那条绝地走廊(瓦罕走廊),仅仅是小规模的通商都是问题。



    这种近乎全盘在外的情况下,因俗而治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你想要什么?”辽王好奇道。



    “人才!”邢王端正态度,认真道:“大哥,父皇说过,无论是打天下还是治理天下,钱粮物资都是最次的,最重要的则是人才。”


    “自然!”



    邢王露出一丝喜色,但却不满意:“大哥,我招来的蒙古好汉就有三千人,多上一千也没什么。”


    “太祖因为李善长、中山武宁王徐达等文臣武将,才得以开辟江山,刘邦因萧何、张良、韩信而成事,小弟去之藩,最缺的就是人才。”


    “据我所知,你从北京可是招募了上百号文武,文人、循吏、武将、工匠,可都是不缺的。”


    “如今我最需要的就是通识波斯文的文人,以及通识教务的僧官!”

    “这些人可无法让我站住脚啊!”



    邢王喝了一口凉茶,摇头叹道:

    “我辽国地域广大,牛羊不缺,为助你之藩,赠与千骑如何?”



    “可有铠甲?”

    第五十四章东北总督 (第2/3页)


“你我兄弟,还能缺了你不是?”

    在这种情况下,汲取辽国的官僚来治国,是最有效且方便的。



    “可以!”对于二弟,辽王很是大方:“除此以外,我还支持你两万头羊,一千头牛。”



    最后,他甚至颇为艳羡道:“阿姆河流域与我辽国不同,可是有不少城镇耕地的,吃得上馒头大米呢!”


    邢王闻言,立马拍着胸脯道:“大哥哪里的话,你我兄弟一体,每年必然奉上万石粮食!”



    “我岂肯占你便宜?”辽王故作怒状:“粮食我倒是不缺,这般,就以一头羊一匹布的比例兑换如何?”

阅读大明世祖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