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三十章 楚王:我与卫国公还能结个儿女亲家?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微臣附议。”



    在这一刻,科道御史也纷纷出班附和,可以说让卫国公歇歇的共识,早就在大汉群臣心头达成。

    只是庙堂衮衮诸公真的以为凭借着南安郡王等人,可以战胜和硕特蒙古?



    但这种话就不适合公众场合说了,既然天子已经选定了人,再说这种话就是打着天子的脸。



    南安郡王听得殿中满是响应之声,心头振奋莫名。


    小儿不知轻重,什么功劳都想揽在自己身上,如今朝臣果然都起了警惕之心,还是太年轻啊。



    崇平帝道:“子钰,你刚刚成婚,又要去江南清剿海寇,这次就交给严卿等人。”

    南安郡王此刻与柳方等人听到那少年的声音,只觉一股舒爽涌上心头。



    何曾看到小儿这般吃瘪?真是痛快啊!



    你就是再能打,但天子和朝臣就是不用你,你又能如何?



    而且,这是君臣起了猜忌之心了?



    南安郡王目光闪了闪,心头冷笑了一声。



    一旦君臣互相猜忌,以后反目成仇也只是时间问题。



    崇平帝朗声说道:“子钰这几天,也收拾收拾去着江南,北静王水溶和两江总督高仲平上疏催了多次,江南和东南沿海,迫切紧要不在西北边事之下。”



    贾珩拱手道:“微臣遵旨。”



    说着,徐徐退回朝班。



    魏王陈然看向那如青松昂然而立的蟒服少年,心头微微叹了一口气。



    如果是他,定然全力信任着子钰,父皇其实心底深处还是猜忌着子钰的。



    崇平帝沉吟说道:“领兵主帅已敲定,诸卿议一议何时出兵,出兵几何,粮草辎重从何转运?”



    贾珩这时候面色默然,此刻他不是主事人,就应该保持沉默。



    南安郡王道:“圣上,西宁军情急如星火,微臣以为当拣选京营铁骑迅速出兵,如果勇营为京营骁锐,微臣调集此营兵马,由柳芳统领,可为前锋。”



    贾珩闻言,心头冷笑,这个南安郡王心里藏着坏水,如果调拨了他的果勇营,势必要用为炮灰,然后可以随意炮制他手下的军将。



    不过此事不需他去争执、维护。



    柳芳此刻面颊潮红,抱拳说道:“圣上,微臣愿为大军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崇平帝不置可否,而是看向李瓒,问道:“李卿,施卿,怎么看?”



    李瓒皱了皱眉,说道:“微臣以为,京营上次调拨果勇营以及奋武营刚历大战,正是将疲兵乏之时,还需休整,如调集兵马,可调集上次在京城留守的兵马,也算是轮换征战之意。”



    兵部侍郎施杰拱手道:“圣上,微臣以为也是此理,上次女真数路入寇,神京城中留守兵马皆为京中精锐,这次西征,也能成全彼等将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拳拳之心。”



    崇平帝沉吟片刻,说道:“两位爱卿说的在理,京营不是一路兵马,而上次出征北疆的兵马,这次也要休整。”



    南安郡王闻言,心头虽然失望,但也不好多说其他。



    好在京营二十余万兵马,还有其他兵马可以调拨。



    “此次发兵多少为宜?”崇平帝紧接着问道。



    “圣上,微臣此次扫平青海蒙古,平定西域,至少需十万兵马,同时那红夷大炮也应该拉上。”南安郡王高声道。



    不等其他臣子出言,崇平帝已开口说道:“这次主要是遏制青海蒙古,收复西域要与和硕特蒙古,准格尔全面开战,我大汉如今正值内修兵政之时,不宜即开国战。”



    南安郡王闻言,拱手相请说道:“是臣考虑欠妥。”



    李瓒道:“圣上,既是统合宁夏,甘肃、西宁等地兵马,朝廷兵马也不宜派的过多,否则辎重军需也供应不及,微臣以为五六万足以济事。”



    “五六万。”崇平帝思量了下,颔首道:“五六万统合宁夏、甘肃、西宁三地兵马,也有二十余万也足用了。”



    宁夏、甘肃两镇原本就屯驻有十二三万兵马,如果再加上西宁的十余万兵马,兵力的确是够用。



    崇平帝沉吟片刻,道:“军需之事,谁来操持?”



    这时,从户部尚书齐昆伸手越出一人,身形肥硕,一晃三摇,拱手说道:“父皇,儿臣愿帮着大军押送粮秣。”



    崇平帝打量着那面庞胖乎乎,一副慨然之色的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齐昆目中现出一抹明悟,拱手说道:“微臣附议。”



    那废两改元也需卫国公操持,西北之事不过疥癣之疾,南安郡王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出马,应该并无大碍。


    如今朝廷兵事再一家独大,于社稷不利。



    “微臣附议。”许庐手持象牙玉笏,拱手说道。


    “微臣附议。”


    贾珩看着这一幕,目光深处幽沉几分,心头就有了一些感慨。


    但该请战也得请战。

    陈汉自立国以来这么多年,也遵循着兵事不尽委一人的潜规则,太宗、隆治年间的几场战事都陆续出现了一批新的武侯就是明证。



    可以说这是陈汉君臣心照不宣的政治默契。

    越是名将云集,越不会出现武将谋朝篡位的风险。



    这时,内阁首辅韩癀手持象牙玉笏,朗声道:“圣上,微臣以为南安郡王老成谋国,可以领兵前往。”

    第一千零三十章 楚王:我与卫国公还能结个儿女亲家? (第2/3页)


就是任何一个朝代,只用一人的情况就是逐渐为其主导大权,最终大权旁落,没有例外。

    再是好用也不能只用子钰,必须要在兵事上有着可以抗衡的武勋,大汉的兵事不能一条腿走路。



    这也不能算是打压,子钰去了江南帮着试行新政,清剿海寇,立了功劳,该加官进爵,还是可以加官进爵的。



    贾珩面色不改,拱手道:“微臣谨遵圣旨。”


    事到如今,也只能任由着大汉君臣一厢情愿地折腾了,他也算仁至义尽了。



    事实上,如果没有五次反围剿失败,也不会有某某会议。

阅读红楼之挽天倾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