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0372 道儒结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把这门学科列入学政体系,对儒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反而是道家,并不能从这件事情中获得多少好处。

    也就是说,格物学很快就会和紫霄观分家,到时候道教就更难从中获得甚么直接的好处了。



    不论从哪方面来说,还是儒家获得的好处更大。



    所以在听说陈景恪的条件之后,孔颖达非常的惊讶,然后就是将信将疑。


    从李淳风那里再三确认才敢相信这是真的。



    然后他马上就找到自己的盟友,儒家的其他大儒,一通商量之后大家一致决定,答应下来。

    然后学政体系、科举体系的建立,更是帮助他把经典的注释权进一步掌握在自己手里。



    可以说他一辈子的追求完成了大办,至于复兴儒家……虽然儒家是老三,可毕竟也是唯三的显学,没什么好复兴的。



    但没想到就在他准备安享晚年的时候,天上又掉馅饼了。



    道家向佛教发起了全面进攻,他们这个不争不抢的老三顿时就成了最终的力量,双方都在拉拢。



    尤其是道教,更是开出了让他们无法拒绝的条件。



    礼部。



    以前的礼部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六部里面最不重要的就是它了。



    可谁让皇帝把科举划归礼部管理了呢,让它一跃成为了仅次于吏部的实权部门。



    掌握了礼部,不只是掌握礼法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条稳定的做官渠道。



    儒家要是真的能把礼部抓在手里,那真的离复兴不远了。



    不说超过道教,起码能把佛教压的死死的。



    至于为什么道教能决定礼部的归宿,而佛教不行。



    原因很简单,佛教的影响力是通过信徒来实现的。



    道教则不然,他们能通过孙思邈、陈景恪等人直接影响皇帝。



    且道教背后还有道家在支持,而道家可是有很多人直接在朝堂为官的。



    他们一起努力,是有能力把孔颖达推上礼部尚书的位置的。



    而备受打击的佛教,则没有这个能力。



    得到了同道们授权,孔颖达就开始行动起来。



    先是派人去紫霄观送了拜帖,说想在某天来拜访医圣和陈真人,希望能得到允许。



    陈景恪拿到拜帖马上去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为格物这个词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格物致知,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物之理”的学科,三纲八目中“八目”之基石。


    不是这个条件太高了,而是太低了,低到了相当于是没有条件。



    为什么这么说呢?


    虽然陈景恪的格物学和儒家的格物不是一种东西——至少不完全相同,可他把这门学科命名为格物,首先就是对儒家的尊重和认可。


    虽然格物学源于紫霄观,源于陈景恪,可真的和道教没啥关系……嗯,如果炼丹也算格物的话,那还是有点关系的。


    这座书院就是给陈景恪那个格物研究班使用的。

    而且孔颖达作为国子监祭酒,对朝廷的动向了解更多。



    他可是知道皇后用内帑的钱,在渭水河边修建了一座大型书院。很多建筑材料,直接就是从永安宫的建筑工地上搬过去的。

    等双方都觉得条件差不多,可以进入实质性谈判的时候,才是王对王碰面的时候。



    孔颖达那边听到陈景恪的条件竟然是让格物学加入学政体系,都大为吃惊。

    0372 道儒结盟 (第1/3页)


    这么重要的谈判自然不能只通过中间人来交流,李淳风的作用不过是给双方做沟通。

    这要是不答应,恐怕儒家的先贤会从棺材里跳出来扇他们耳光。



    然后众人就一致推举让孔颖达去和陈景恪谈判,最好能直接见到孙思邈。



    孔颖达也同样很兴奋,他一生都在致力于复兴祖学。


    只是道佛两家强大,又有士族垄断了学问的注释权,他本以为自己这辈子都没机会了。



    哪知这几年风云变幻,先是紫霄观搞出了印刷术,朝廷注释版的九经大规模发行天下,有了一定的基础。

阅读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