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担忧
如果只靠走私,是达不到唐清安想要的体量的。
历史上也一样如此。
凡来运粮来旅顺者,货船装十分,以八分米、二分货为率。
米价以取地粮价平卖,额外给予水脚银两,以补其累,而货物在本地任其发卖,以市价为准,不受限制,免其商税。
冯胜之,顾应时,李成贤三人看后,都认为不错。
“既可以让商人获得利益,又能为我们带来便宜的粮食。”冯胜之笑道。
北方米贵,南方米贱。
前两年。
金州各地初创,什么都没有,什么都需要钱去买。
各项贸易的利润,都用在了船场,渔场,农具,耕牛等等物资的购买上。
随着朝鲜矿山的开发,各项民生物资的积累。
各处对外采购物资的需求越来越少,去年起金州已经有了盈余。
各地凑个十万两银子,还是拿得出的。
用这十万两银子,换三十万石粮食,对于现在的金州,是非常合算的买卖。
“只怕朝廷顾虑海禁,不愿意开这道口子。”
顾应时担忧道。
对于顾应时的担忧,唐清安并没有认为他说的不对。
大明同意毛文龙的奏疏,因为当时已经放开了海禁,至少在福建广东开了口子。
因此并没有太大的阻力。
现在的大周,可没有放开口子。
不过毛文龙没有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两相对比下来,此策还是极有可能成功的。
“我先向朝廷上疏一封,索要粮食接济辽民,看朝廷如何回复,我估计朝廷不理。
然后我再上疏这互市之事,朝廷就没有道理不理了,再让贾府帮忙走动各家关系,此事大半能成。”
将军背景深厚,众人都知。
“将军这回的奏疏,可要注重文字,前番那封强硬的奏疏,影响不小,不可轻易再试。”
李成贤也建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周要海禁。
唐清安却不会。
到了最后,仍然有大批的不求回报的人,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不能因为其中极少部分的坏人,就否决了大多数的人。
可是朝廷的海禁,他能违背,金陵的商贾却违背不了,哪怕背后有势力支持。
没有隆庆开关,放开了一道口子,那么贸易量也不会达到历史上的规模。
由金陵,江淮各地的商人,招商运米,令其自备粮石,自置船只,贩运到旅顺。
对于这个困难,唐清安早已有了主意。
参考历史上,毛文龙向朝廷奏请的通商互市之策,唐清安稍改了一番。
例如抗战时期,同样也有大批的汉奸。
海外之民,受了六七百年海禁的苦,不被承认为子民,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屡屡遭受打压。
第二百零五章 担忧 (第2/3页)
人多了,当然就会有不孝之人。
陕西就不提了,粮价一个月一变,百姓买不起,大户都买不起了。
山东米家如今是一两银子两石米,金陵则是一两银子三石米。
只人参贸易,朝鲜一年提供一万斤,金州转手卖给金陵商人,利润就是十余万两银子。
只这十余万两银子,就足以支付粮食的价格,可获得近四十万石粮米。
且不提其另外一项大头的毛皮贸易,还有其余的小商品。
阅读红楼从辽东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