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和谈条件
诸葛亮的做法,其实是很有可行性的。
这时候,张溪不得不再次想到,后世隋炀帝之所以提出“科举制”,采取分科取士但不动基层取士制度,是不是就是跟诸葛亮想的一样,想要一步一步来。
但隋唐交替的这一场战争,固然是隋炀帝花式作死,但世家和门阀在中间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小的.虽然不全是因为科举制,但科举制的影响也不能说是一点都没有。
再一个,李世民虽然定下了科举制,但真正等科举制大行其道,那是北宋之后的事情了,这中间又经历了一个同样悲惨的五代十六国。
所以,张溪觉得,科举这个事儿,还是得慎重,在尽量不引起社会动荡的情况,稍微的挖一下世家墙角是没问题,但如果真的会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动乱,那还是要从长计议的。
这个东西,在世家林立的荆州和益州腹心,大概率是不太适合操弄的,倒不如在一些偏远的地方,比如说残破的汉中啦,不怎么听话的南中啦,甚至荆南,都可以先作为试点,看看情况再说。
反正那些地方缺人啊,这种制度不得已而为之嘛你们世家要是觉得这样不行,那就大方点,派出家族人才来,来这些地方治理一下?!
但诸葛亮终究还是没有把握,毕竟科举制这个制度是张溪提出来的,他应该是最了解的,同时也是考虑的最深远的,所以诸葛亮肯定要找张溪商量清楚,这么做是不是合适。
而张溪呢哪怕想躲,等到了成都也是躲不过去的,毕竟那时候,张飞和陈到就要跟自己分开了,没有挡箭牌了。
你到了那个时候再去布局“科举制”,很容易遭到世家们的强烈反对,面临的情况只会更复杂。
还不如现在就开始布局,先把种子种下,到时候只要扩大“科举制”的取材范围,把中央审查变成地方审查,那就所有的事情都解决了。
所以啊,临近成都的时候,张溪就认命的,躲进了诸葛亮的马车内,两个人开始叽叽咕咕的密谋。
而隋炀帝登基到李世民彻底推广科举制,中间也就是二三十年的时间,还是因为战乱,所以才造成了这样的后果。
隋炀帝虽然不是什么昏君,但他肯定是个暴君,这样的人,是最没有耐心去做长远规划的,他只想着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彰显他的伟大功绩.然后就白白的把一个开皇之治留下的好底子,直接给霍霍没了。
假设一下,如果真的给隋炀帝足够的时间去做这件事,会不会真正的“科举制”就在他手里诞生了?!
好吧,张溪觉得,隋炀帝不一定有这个脑子,而且就算他有这个脑子,他的性格也不会为他争取这么多的时间。
诸葛亮越想,越觉得这个制度可以用来做很多的事情,哪怕现在不见得能完全照搬,但完全可以一步一步的来,慢慢的渗透到整个官僚体系中去,等过个十几二十年的,说不定就能改变整个大汉的取材制度了。
毕竟,现在雕版印刷术和纸张的推广慢慢的普及起来,十几二十年就是一代人的成长,到了那个时候,寒门子弟的数量慢慢增加,自然不会愿意继续让世家们把持上升通道,而世家们也不会愿意看到寒门子弟来抢夺属于他们的利益。
第三百六十章 和谈条件 (第3/3页)
张溪提出了“科举制”的想法,把诸葛亮一步一步的引到了现在的思路上。
别的不说,就荆南和南中这种天天要跟蛮族打交道的地方,那帮墙头草世家才不会投入大量心血来做这种事情呢。
(本章完)
阅读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