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五章:包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这里经过战火,人民流散,但土地还在。只要招徕流民,稳定外部环境,就能将隐匿在太行山的流人吸引下山,重新耕种。



    现在泰山军趁着河北局势逆转,得以占据此处。只要击溃剩下的河北汉军,这王业之土就是天赐给泰山军的宝地。

    十月二十四日。



    张旦东征军的前军先锋屯正在沿着漳水北岸行军。



    这支前锋屯的屯将叫杨典,汉军降兵出身,是在颍阳一战的时候被吸纳的两千汉兵甲士之一。


    之后杨典在泰山军北上过程中,数冒锋矢,积功做到了张旦校尉部的屯将。因为此人就是河北人的缘故,张旦点了此人作为这次东征的先锋屯。



    这次东进,东征军采用的是步舟共进的行军方式。舟船虽然机动性强,但对地方无法建立统治,而东征军这次的主要目的是扩大根据地,所以将部分兵力分散到了两岸行进。

    在杨典用家乡口音反复和这些人说,自己是太平道的,对他们没有敌意,还送了两袋粟。



    这粟米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人颤颤巍巍的出洞,在收下粟米后,就热情的邀请他们入洞居住。



    但杨典一看你们的狭蹙,只能婉拒,只能以这些个土洞为中心,开始扎帐篷。在和这些洞民分享了一些粟饭后,杨典问这些人这里是哪里。



    这些野民只告诉杨典他们,这里都叫西门围,其他的也说不上来。



    杨典之前只按着小道走,实际上也不知道走到哪里了。于是,他就想从这些野人中招募向导。



    最后杨典以半袋粟的酬劳雇佣了个据说来自巨鹿郡的憨厚汉子。此人说知道如何去列人。之后,杨典就带人休息了。



    这一觉就是半夜,杨典就被值夜的什将给推醒了,部下告诉了杨典一个坏消息:



    「我们被包围了。」

    他们可以一句话就应付上面的任务,那就是人都没了,分什么地。



    但范常有大局观,知道邺城幕府对此地区的看重,也明白在这里建立根据地的布局深意。


    而范常就是最早一批下过乡的幕僚。他之前在莱芜地区、河济地区都参与过分田分宅,是个精明强干的。



    类范常这类从上面到下面历练的幕僚,比一般主事要更有大局观。如果一般的分田主事在遇到漳水两岸的荒芜情况,早就带队回城了。


    漳水沿岸自古以来就是肥沃之所,物产丰富。昔光武得之,军食不乏。之后也一直是汉室重要的钱粮重地。


    所以范常一定要在这里站稳脚跟,即便这很艰难,但也要做。


    两支同源流的青州弟兄就将要在河北这异乡相见了。

    有时候,不论做事成不成,都先要有排除万难的决心时。人不能自己被自己先吓怕了。



    在范常带着一批物资重返漳水两岸时,泰山军东征军的主力正在去列人的路上,他们要到那里会合青州黄巾。

    范常解决问题的关键很直接,既然现在分不了田,那他就带着漳水人经营田庄,拾起荒废的土地,重新建立秩序。



    范常本是一个文吏出身,一开始也不懂庶务。但泰山军就是个大熔炉,有太多的办法让他们脱去博带,穿上单衣去下乡了。

    第二百八十五章:包围 (第3/3页)


从城内招募了一些愿意到下面开垦土地的流人。之后牵牛赶车带着流人们重回漳水岸建立家园。

    杨典以前来过魏郡,当年殷饶的乡间景象让他记忆犹深,而这次再回故地,这里的破败萧条触目惊心。



    经过白日的行军,杨典需要找到一个宿营地,最好就是有人的里社。



    和大家以为宿营都在野外不同,大多数情况,小部队宿营能不露宿就不露宿。因为扎营繁琐费力,还蚊虫众多,很容易就被咬的生病。


    但这里社真的不好找,杨典带百人屯沿着成型的道路一直走,终于在夜黑的时候找到了一处土洞群,在这里遇到了几十个野人。



    很显然,这些人逃避战火,扶老携幼躲在了这里。

阅读犁汉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