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二十九章:争执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时候张冲又为难了。



    他在邺城地区除了开展分田,也实行分户。就是因为他知道地方豪强势大的就是这些强宗大族。

    你信不,前面他们泰山军打多少,后面那些豪族子弟就能靠一二微末的算学登堂入室,继而上下其手巧取豪夺。



    所以张冲也只能默许一个现状,那就是他不打算吃出一个胖子来,不指望一招令来,天下就改了摸样。



    就像他和度满说的,他将分田分为几个步骤。张冲也将各根据地划分不同级别,区别管理。


    现在张冲治下有漳水中游的地区,河济地区、还有泰山地区和鲁中南地区、莱芜谷地,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边角。



    按照力量辐射和重要性,漳水、河济和泰山地区是最重要的。前两个地区是都有大军驻扎,可以很好的执行既定政策,而后者是泰山军基本盘,务必要处理好,因为这是军心。

    此事结束后,诸葛珪又说了另一事,那就是之前他曾受张冲委托,以泰山郡为对象,整理出一份详细的土地各形式类目,而现在就是他给张冲交结果的时候了。



    望着被抬上来的满满一摞书册,张冲感慨诸葛珪果然是能吏,是个能办事的。



    然后张冲就让诸葛珪回去休息,他自己则要看这份书册。



    而这一看,就是一天一夜。



    分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分田,它实际上是经济结构的改变,而原有的道德和宗法都要依次而改变。也就是上层结构和经济结构不匹配了。但问题是,张冲分了田,但没有足够的理论和执行人员,于是这些问题出来了。



    虽然是写的,但我也不希望春秋一笔,就将田土问题当成了顺利自然的。彷佛穿越者只要分田,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当然既然是,故事是第一性的。所以这些讨论也只是小部分的,只是让读者明白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而不是浮皮潦草的表面功夫。



    我有不少读者都是在校学生,看我这本书固然是有追寻爽,想要一种改变,但也想就一些深度问题做探讨,因为我就是这个年龄过来的,知道如果能帮助他们认识到现实世界的社会,能对社会有一种叫深层面的认识,那我觉得这也算有意义了。



    (本章完)



    

    因为古代因为税收征收困难和税源单一,所以很难维持一个大规模的官僚团队。如此很多地方上的事务只能不得不放权。除了一些必要的案件,大多数诉讼都是由地方宗长解决的。



    所以,这就相当于某种程度的行政外包。由地方宗长来管理和约束族人,减轻政府管理负担。


    “我道原来诸葛亮日后的申韩之术是从哪里来的,原来这是你们诸葛家传统啊。”



    他当然知道诸葛珪为何做此判,就是维护亲亲伦伦的宗法制,而宗法制就是地区稳定的核心。


    而宗族长们能裁断诉讼依靠的就是宗法制。所以维护宗法制就是维护地方稳定。


    不打击这些人,泰山军分田也不过是纸上功夫,地方族长一句话又能给他们收回去。


    泰山军豪勇之士车载斗量,但要找出能数到一百个数的,怕都找不到一百。不是张冲通过横撞队来培养一些识字会算的。

    但张冲又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泰山军没办法管理这么一大摊子的局面。说个难听的,现在张冲都不知道自己治下有多少田,有多少丁。



    不是没人去做,而是缺乏足够的计吏。

    但当时的郡丞诸葛珪不同意此判。他认为此案凶手致毙胞叔,悖伦灭理,应该从重处理,当以斩立决。



    听得诸葛珪此论,张冲默默想到:

    第三百二十九章:争执 (第3/3页)


    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蔡邕在调查完案件,却为失手,按律可恕论。也就是陆三按罪行罚相应的粟就行了。

    这也是张冲对度满不满的原因,军中多是泰山子弟,度满在泰山地区再分田,必然大大影响军中老弟兄们的士气。



    对于这三者,无论是分田还是分户,还是基层管理,张冲都视为重中之重。但对于其他地区,张冲只要维持住局面,能征兵收粮就行。



    这不是张冲的绥靖,而是理性考虑后的结果。鲸吞固然豪气,但也能噎死,反而步步蚕食,一步一个脚印,却能直上云天。


    所以对于诸葛珪的此判,张冲点头同意了。



    就这样,陆三的命运被决定了。

阅读犁汉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