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五十四章 走向群众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阳继续道:“人人都能学到谋生的技术,便可以让世间的盗匪更少,让那些只顾追求道德制高点的圣人更少,骊山发展一切都是为了改善民生,为了提高民力,提高生产力。”



    “所以与上官兄的计划不谋而合,骊山需要合作,也需要扩张,若是可以和周边乡县达成合作,我们可以集中人手,建设这么一个书院,如此相辅相成之下,我们的发展才能更牢固。”

    绕着渭水河走了一段路,回到村子里之后,上官仪便开始着手准备,邀请周边乡县的县丞来骊山察看学习。



    也能够顺便增进一下骊山与周边村子之间的关系。



    同时上官仪也想试图解决一下,村子里的男子很难娶媳妇的问题,如果能够说服他们让子女也在二十岁再考虑嫁娶,那这个麻烦就能够迎刃而解了,至少尝试一下。


    张阳回到山上,听着媳妇给弟弟妹妹讲着课,她的孕肚已经不能让她久站时常站一会儿,坐一会儿。



    要不是孙神医说了多走动有利于生产,两位婶婶根本不会让她讲课。

    接受过后世的系统化教育,张阳很清楚地明白气候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全球气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其中涉及洋流与两极。



    不过人们对地理气候认知浅薄,而且很多老学究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说法,譬如说周易。



    “夫君,在看什么?”李玥也抬头看了看。



    想得太过出神,忘记了媳妇已经讲完课,就站在一旁。



    张阳低声道:“我就是在想,有没有可能写一本关于地理与气候的典籍。”



    李玥扶着自己的腰坐下来,“一册红楼,一册狂人日记已经让骊山遭到足够多的非议了,如今世家依旧在,文人已经有自己坚定的立场,还未到时机。”



    夫妻俩相依到现在,从以前的清贫日子至今,李玥清楚夫君对天气转变的了解,也能预知了解一二。



    心中思量半晌,张阳揽着她的腰又道:“改天去找袁道长借一些书来看,想来他对气候变化,与地理常识会有更多的了解。”



    “这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闻言,李泰与上官仪久久不言语。



    读书是为了仕途这种做法是不是错的?


    看两人还是不理解,张阳继续解释,“我们骊山开办的书院其实很简单,与那些书舍和官学不同,所教所学不是用于科举,也不是用于做官,而是为了生活发展,让学子能够学得谋生的技能,能够学到真正的技术。”



    说到这里,张阳长叹一声,坦然的神情在脸上,笑道:“让技术延绵不绝,让技术可以更上一层楼,让发展能够扩展到中原各地,改变民生,让民力更上一个台阶,让大唐的富强。”


    就像是姐夫说的,人们可以在书院中学得谋生的本领,学得技术。


    上官仪颔首道:“世家为求底蕴谋求仕途,豪强为求底蕴与世家联姻,倒是县侯的方式从未见过。”


    身为骊山的一份子,更是骊山最名正言顺的技术顾问和骊山第二大股东,李泰当然也要记住这些。

    年轻人都是理想的,三人并驾而行,一直商议着计划。



    以及将来的关中面貌。

    姐夫不会走世家的老路,也不会成为和那些世家一样的人,这根本不像是姐夫会说出来的话。



    张阳笑道:“你们误会了,我要建设的书院与官学不同,与地方书舍也不同,我要开办农学,匠学,数术,格物。”

    第六百五十四章 走向群众 (第2/3页)


方乡民是否能够进学,姐夫当真要如此做。”

    躺在躺椅上,张阳抬眼看着天空上的云彩,云彩很厚重,看起来是要下雨了。



    关于天气的预知在古时都是一些口耳相传的经验,通过风向,云彩和霞光的变化来推断出明日或者接下来两天是什么天气。



    翻阅过宫中藏库的典籍,其中对天气的记载少之又少。


    以至于在古人眼中天象被传得玄之又玄。



    其实天象哪有什么玄乎的,只不过人云亦云而已。

阅读我岳父是李世民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