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郑公过世
“孤有切身体会,将来会更看重群众,会严苛律法,律法不严苛会重蹈父皇的覆辙,就是因父皇一次次纵容他们,宽容他们,才会有齐州之乱,会有李元昌等人的谋逆。”
张阳喝着茶水叹道:“也算对吧。”
张阳心中暗道,我自己想要退休都来不及呢,三十多岁的年纪了。
早已没了当年的热血。
人到中年的夙愿便是早日退休。
想至此处,太子的话语也停下了,张阳给他倒上茶水道:“所言极是。”
李承乾又道:“孤向父皇进谏,往后但凡皇子都要入乡历练,知乡民之苦,知劳作不易,他们就会明白旨意上的三两句话有多么重要,皇帝的一个想法,会影响万千人的生活作息。”
太子妃闻言有些动容,低声劝道:“县侯一家从来不是贪慕权势之辈,若是冒然给予封赏,骊山多半不会情愿的。”
李承乾颔首道:“他该得的。”
皇宫内,李世民得知太子去了骊山,也知晓了张阳因此扣下了东宫的令牌。
长孙皇后对张阳这等不讲理的行径有些无言以对,要是其他东西也就算了,这可是太子的令牌。
李世民听着禀报沉声道:“既然是太子自己丢的,那就让他自己去取回来,往后不用和朕提这件事。”
这太子都这么大了,连块令牌都保不住。
去请骊山帮忙,确实是将李元昌的事摆平了,李承乾却也失去了自己的东宫令牌。
长孙皇后心里很明白,只要陛下一句话,骊山就会将令牌交还给东宫,如今不交只是因为陛下与张阳的私人恩怨。
李治捧着一堆书卷走入立政殿内,“父皇,这是儿臣这些年整理的骊山文章。”
等他将书卷放下,长孙皇后拉过他问道:“骊山现在还会将书卷送来吗?”
李治解释道:“是丽质皇姐时常去骊山,就会给儿臣带来,儿臣整理后便可交给父皇。”
李世民拿起其中一卷,说的是出口相关的文章,说是关中市场有限,过多的作坊为了争抢仅有的市场会形成内卷,关中各县需要为扩张与出口做好准备。
出口?市场?内卷?
这些新奇的词一个个出现在眼中。
文章说的事都是闻所未闻的,也算是朝堂的盲区。
看到这篇文章,李世民就会觉得朝堂的脚步太慢了,已快跟不上骊山的发展。
这种感觉既憋屈又无力。
抬眼看了看李治,便问道:“这都是骊山最近的文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阳喝下一口茶水,如果李承乾继位,他会是一个严苛的皇帝。
“当初殿下离开了东宫,在乡间呆了大半年,可有收获?”
李承乾又道:“李元昌的事还不是因他们讲情面,跟随父皇建功立业的那些人都有人情在,让宗室中人都觉得他们做错事,还能够与父皇有所商量。”
“若是孤,孤绝对不会讲这些情面,律法要严,不然宗室中人还会觉得可以肆无忌惮。”
“有。”李承乾重重点头,“不去乡间不知乡民之苦,你常说如果站在群众这一边,父皇建立的民事可以自行通报的举措,坊间称颂父皇的声音越来越多。”
这太子就差说,希望将来骊山可以支持他。
或许是他觉得骊山很重要,往后的种种举措需要看骊山的态度。
李泰如今就在骊山,李治又还未及冠,更不要说其他皇子了。
其实李承乾什么都不用做,已没有人愿意和他争这个太子之位。
李承乾回道:“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
“所以我朋友很少。”
第九百三十章 郑公过世 (第1/3页)
张阳拍了拍李承乾的肩头,“太子殿下是个仁厚的人越是善良的人,越会被人利用。”
“太子殿下明鉴,臣为社稷贺。”
说着这些奉承话,张阳又与他碰杯。
等太子一家离开,张阳心中踏实了不少。
李承乾坐在回宫的马车中,尽管与张阳说了这么多,这人自始至终都没有给予承诺。
“若孤能即位,便让张阳入凌烟阁,封国公,世袭罔替。”
阅读我岳父是李世民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