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开会(下)
陶黔摇头道:“所剩……无所剩者也,廖将军年前让部属接管船厂,离开时一片空荡,连工匠都带走许多。”
朱塬:“……”
刘琏:“……”
刘大人只能内心默念,我不是史官,我不需要节操。
不需要!
朱塬没再理会旁边某人,看向堂下众人:“都说说, 40万料木材,我可等不了三五年,怎么办?”
话落,右手这边站在人后的一位长须圆脸男子就稍稍上前拱手道:“下官昌国知州徐攸。”
至于昌国州,就是后来的舟山市,当下属于明州府下辖,基本一个县的体量。
徐攸见朱塬明了,才接着道:“下官建议,可从民间征集木料。东南各州县,民间存储造船木料众多,四十万料应不成问题。”
朱塬听到徐攸这么说,瞬间通透。
不过,另一边的薛戍声音随即就响起:“翰林,此计不可。东南战乱初定,沿海百姓正需造船恢复生计。”
薛戍说完,朝朱塬又是一揖,然后转向徐攸,毫不掩饰地怒目而视。
朱塬想了想,说道:“不会平白征集。”转向姚封:“一料木材,大概多少钱?”
姚封道:“大人,各种木材是不同的。”
朱塬摆手道:“按照40万料计算,给我一个大概的平均价格。”
姚封斟酌了片刻,才终于道:“五百料海船,民间造价约为八百贯,其中木料为大头,算五百贯,平均每料……一贯。”
总计,就是40万贯。
大堂内所有人都看向朱塬。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朱塬却很轻松,正要开口,常断旁边的盐运同知邢迹忽然道:“大人,下官有一计献上。”
朱塬看过去。
邢迹道:“大人名下士卒民夫都是不缺,或可采伐新料,与民间置换。加些补偿就是。”
朱塬点头。
这也是个好办法。
于是没急着开口,又看向众人:“还有其他吗?”
姚封道:“大人,若从民间征集,运送也是一难,可在各地开设工坊,就近造船。”
朱塬再点头。
随后其他人又说了一些,朱塬或点头,或摇头,直到确认没有再开口的,才道:“姚郎中,稍后你负责做出一份各类木材的官方收购价格,再按照邢大人的建议,同样做一份置换方案。两种方法并行,向民间采购成品木料。”
姚封郑重起身,拱手答应。
朱塬又问:“木料足够,800艘船,要多久?”
姚封正要坐下,闻言重新站好,说道:“聚集东南匠户,再有足够士卒民夫协助,两月可成。”
朱塬点头。
两个月,可以接受。
继续吩咐了一些其他,朱塬看向周围:“最后一个问题,粮食……嗯,这个肯定不是问题。就不谈了。”
累了。
而且确实没必要谈。
来之前就知道,只是明州这边,哪怕肯定又是被南征军‘搜刮’之后,依旧还存着19万石粮食。
更别说金陵。
官方十处大仓,储粮三百万石。
老朱最近几年一直在给治下各府县大范围蠲免税赋。
粮太多,都有些用不完。
因此,南方是真不缺粮,就只是运输的问题。
会议到这里,朱塬想了想,再次拍手道:“那么,今天会议结束,按照我们刚刚商定的方案,大家各去忙碌吧。对了,原太仓市舶司的人来了没有?”
华高也拨浪鼓:“俺也不坐。翰林,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当年陈友谅用生料造船,数十万大军浩浩荡荡顺江而下,却在龙湾大败。这木材不阴干死透啊,它有怨气,下水后会把船拆了,可不能凑活。”
这更瘆人了。
听起来怎么有点瘆人?
朱塬看向华高。
感慨了一下破除封建迷信任重道远,朱塬觉得还是先放放,不能不信,转向陶黔:“我来前了解过,明州府城外有造船厂,还有多少木料储备?”
廖永忠,你改名叫廖三光好了。
见朱塬乜过来,华大人立刻收敛表情,同仇敌忾的:“廖永忠那夯货,贼球囊的!”说完立刻又转向刘琏,学着朱塬语调:“这段掐了,别记。”
旁边的华高咧着嘴笑,又开始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老廖当年啊,就比俺能抢。”
朱塬:“……”
姚封立刻摇头,拨浪鼓一样,想了想,说道:“大人,若木材不阴干……它是活的,造了船,下官不敢坐。”
活的?
第026章:开会(下) (第3/3页)
朱塬手撑在旁边桌上,支着脸颊皱眉:“不阴干,凑活一下,不行吗?”
这年代可没有普通话,朱塬听到某个名字,怔了下,反问:“许攸?”
我瞬间又穿越三国了吗?
那人改了改腔调,重新道:“徐攸。”
朱塬明白过来。
是‘徐’,不是‘许’。
阅读洪武生存指南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