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一个‘三年计划’
老朱其实也明白这些,听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说完,跟着就问:“这些个……俺也是清楚的,可,要如何做呢?”
朱塬道:“祖上,答案刚刚恰好也说过,要在立法的同时,做到‘法之必行,行之必效’。就比如,朝廷一直是鼓励屯田的,新开垦的土地,规定是三年内免去一切钱粮,但,实际是,地方上往往急功近利,看到百姓把土地开垦了出来,就迫不及待地要收取各种赋税,百姓见朝廷言而无信,自然就重新撂荒了。”
就像朱塬也知道,自己正在做的很多的事情,听着很容易,道理也很浅显,但,真的要执行起来,绝对是千头万绪。
这也是他刚刚为何强调‘执行力’这件事。
老朱从底层爬上来,什么都见识过,因此也明白‘法之必行,行之必效’八个字,想要做到,要何等的难度。微微摇了摇头,倒是忽然领悟:“这……屯田,倒是更加干脆利落呵。”
朱塬跟着露出微笑:“是啊,祖上,官方组织屯田,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百姓单独开垦,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但,朝廷牵头开垦土地,总不会有地方官员再跑来提前征收赋税,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因此,事情也就简单了,同样也就更加容易推行下去。等我们把大片大片的土地开垦出来,再分发给百姓,完成一次大规模的分配,到时候,很多事情也已经成熟,百姓拿到了成熟的田地,或者,还有各种生产资料的补贴,再加上明确的各种法令,也就不会再抗拒赋税。”
老朱不由点头。
老朱等大家说过几句,才道:“既如此,这屯田一项,可还有其他问题?”
大家都没再开口。
老朱便示意继续。
第三个:修史。
这件事很重要,朱塬在之前的一次‘三年计划’讨论会议上已经说过,这次,也都没有多费口舌。
大概是李善长负责。
同时,三年,只是完成《元史》的初稿,将来,等拿下了漠北,甚至,再往西之后,还会进行一定的补充。
就为了一个名正言顺。
于是,再接着……
第四个:钢铁与煤炭。
这件事的核心,是‘大明钢铁集团’和‘大明煤炭集团’,同时与江淮运河息息相关,与屯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江淮运河是载体。
屯田……则会消耗前期出产的大批钢铁。这也是之前商定的,‘补贴’政策。
另外同样设定了目标。
先说煤炭,未来三年时间,计划开采煤炭5000万斤。
没错。
不是5000万吨,是5000万斤,按照朱塬给出的当下1000斤等于1吨的全新换算标准,也就是三年5万吨。
这个数字看似很大,却也一点都不高。
除了保证目标能够完成的开门红考虑,还有一点,倒是和营海司那边的政策类似,捕鱼要谨慎,避免竭泽而渔,采煤,同样也要谨慎,避免破坏式开采,造成巨大的浪费。
再说钢铁,未来三年的目标,则是1000万斤。
这只相当于宋时巅峰的一半,不过,却也高于元朝留下的500万斤级别年产。
元朝的钢铁产量,巅峰时期大概800万斤,实际……或许更多一些,因为元朝的粗放式管理,虽然规定了钢铁是官营,相比唐宋两朝允许民营可谓收紧,可……问题是,元朝的执行力,连唐宋都不如,也就无法禁绝民间私自冶铁。
朱塬就知道一个。
漳州古家。
古仲仁之前就说起,古家有着冶铁生意。
问题是,如果按照元朝法令,这可是不允许的。
古家为什么会有呢?
当然是私炼。
再说钢铁产量目标。
这也是之前有所商议的。
朱塬一开始是希望未来三年达到1000万斤级别,最好能冲刺2000万斤,也就是宋时的巅峰。
不过,后面一半,并没有正式列入。
书面上就只定了1000万斤。
还是为了给将来留下惊喜空间。
关于钢铁和煤炭,众人也都没什么意见,之前提起的,短期内钢铁产量提升,可能造成囤积朽坏,问题也已经解决,补贴屯田,补贴农户,最终转化成生产力。
再然后。
第五个:人口和土地登记。
这一点,朱塬在明州已经做过尝试,并且,山东也已经展开了按照朱塬给出全新标准的土地登记。
不过,人口和土地的登记,在朱塬看来,属于一项需要长期反复进行的基础国策。
曾经开国之初,老朱其实做的非常好,只是后代子孙完全没用好后湖黄册库这个利器。
这一次,当然要用好。
怎么用?
这又要涉及到朱塬的经济之学,关于分配一项,‘地域层面的资源分配’,其中,可是包括‘人力资源’的。
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既能够提高生产,也能够促进分配。
简单聊过几句,吏部尚书杨宪这一次开了口:“主上,人口登记或还没甚么,这土地登记……臣只觉得,北方各地才刚刚收复,只怕地方上会趁着局势未稳记载不明,将本该是官有或他人的土地侵占为私人。”
杨宪这话开口,会议室内,几人的目光不由瞄向李善长。
当下在山东已经展开了土地登记的团队,是李善长派出的,而且,土地登记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失败者就是错的。
但,失败者……也可能只是在漫长的历史偶然中,运气不太好而已。
因为经济思维终究还是被困在农业时代。
至于其他,被后来一些人习惯性批判的思想啊制度啊之类……就说一个,几百年后最强大的某个国家,最晚彻底废除奴隶制度的一个州,叫做密西西比,时间,是2013年。
会议室内。
这件事的记忆,来自曾经的方克勤。
这件事,听着很容易,但做起来,真不容易。
大名鼎鼎的方孝孺的父亲。
方克勤主政山东济宁,就发现了类似的问题,这位济宁知府所做的,就只有八个字,‘法之必行,行之必效’,然后,情况便好转起来。
朱塬对此的总结。
明朝,经济发展可谓封建时代的巅峰,就说钢铁产量,9000万斤的级别,远超宋时的2000万斤,甚至比后来……鸦片战争前没有受到工业时代影响的清朝,还要高一倍。然而,封建时代的各种弊端,明朝也一个不缺。
第129章:第一个‘三年计划’ (第2/3页)
,宁愿给大户为奴为婢,也不愿意做自由人。为奴为婢了,或者,干脆就成了黑户逃户,大明朝廷登记的人口数量自然急剧减少。
户部尚书杨思义此时也开了口:“平章,下官也在斟酌一事,这……土地开垦出来,一直屯种不行么,为何要分发呢?”
朱塬看过去,答案也干脆利落:“为了激发更高的生产力。”
礼部尚书钱用壬鬼使神差地补了一句:“有恒产者有恒心。”
朱塬点头:“钱大人所言甚是。”
杨思义也明白过来,跟着点头,不再疑惑。
阅读洪武生存指南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