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工业【求月票!】
因为铁血大宋的例子就摆在那里,不是没有先例。
只要皇帝决心搞海外贸易,手工工场业和商业,确实有可能繁荣起来,成为新的社会阶层。
他们都很清晰地意识到了一点。
更化变法,确实可以扶持出新的受益阶层。
而无论是必须高度依赖皇权与现存庙堂体制的“新贵族”,还是完全可以由部分较为开明的士绅阶层转化而成的“手工工场主”,其实对于大明的皇帝,都是没有威胁的。
或者说,在他们可预知的岁月里,是没有威胁的。
因为更化变法,并没有修改大明的核心庙堂制度与军事制度。
道衍看了看几位尚书各不相同的反应,终于开口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朱的经验是,不吃饱肚子,其他都是瞎扯淡。
所以,纺织业只能当做副业发展,而且农村的灌溉水权问题,也严重阻碍了在明代,由水转大纺车引发华夏的第一次工业变革。
至于为什么大明没推广
与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他老人家定下的制度也是不无关系的,朱元璋倡导农村男耕女织,种植业才是大明的根本。
言归正传,黄福对海外贸易引起大明形成大规模手工工场这一点,还是认同的。
几位尚书传阅之时,朱高煦也悄无声息地跟着朱高燧进了房间。
作为大明帝国官僚体系最顶层的存在,六部尚书,哪怕能力再差劲,也只是相对差劲,而眼界和格局却都是在的。
有些出乎朱棣意料,自家的傻儿子竟然没有咋咋呼呼,而是老实地站在了他身后,甚至没要求加个座位。
稍后,几位尚书终于把这封道衍与姜星火的通信传阅完毕。
“水转大纺车”专用于长纤维加拈,主要用于加工麻纱和蚕丝,麻纺车较大且与人力纺车不同,装有锭子三十二枚,有转锭、加拈、水轮和传动装置等四个部分,用两条皮绳传动使三十二枚纱锭运转,水力驱动每车每天可加拈麻纱一百斤。
王祯详细地介绍了其结构、性能以及当时的使用情况,并且附上了这种机器的简要图样,从而以确凿不移的证据,证实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纺纱机,确实存在于华夏。
第二百四十五章 工业【求月票!】 (第2/3页)
这个说法还真不是发明历史,而是在元朝王祯《农书》中,对于水力纺纱机就有翔实的纪载,王祯把这种水力纺纱机称为“水转大纺车”,乃是发明于南宋后期,盛行于元朝的纺织机器。
靠着军队上位的朱棣,依旧牢牢地掌控着大明帝国的军权,有了军权在手,“新贵族”里的军功勋贵,是帮朱棣占领倾销大明商品市场的;宗室成员,则是依附于大明国家资产的代理人。
同时,“手工工场主”也只是帮助皇帝生产手工业商品的工具罢了。
那这么说来,《变法八策疏》里的修改科举制度,恢复荀子的儒家五圣地位,宣传圣王之说,也是为了配合变法,增强皇权的地位
“一环扣一环,严丝合缝。”
黄福慨然叹了口气,心头暗道。
阅读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