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4章:逃港潮!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直接拿钱来进行投资。



    特别像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老先生,我老家在哪,一开始,我是不知道的。不过,我父母和我提起过。我的父亲杨继荣是五十年代从粤北的龙川县跑到香江发展的,在香江那里认识我的母亲李玉芳,后来就有了我。”



    杨继荣从五十年代跑到香江的?



    老先生想到了许多。


    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甚至在这段时间,一直都有国内,特别是粤省一带的偷渡到香江发展。



    为什么他们要去香江?

    “你的父亲和老家还有联系吗?”老先生问道。



    “以前应该还有书信联系,我听父亲说过,一直都是断断续续。”



    老先生又是点点头。



    这个时代,国内真正能够用得起座机电话的,也就是燕京,申城一些机关单位而已,普通人根本就没有。



    全部加起来,国内还没有到两百万户。



    这种情况下,粤北那边又怎么可能和杨继荣经常联系?



    “伱父亲对于老家还有感情吗?”



    “有的,我父亲做梦都想回老家看看。”



    听到杨铭那样说。



    老先生终于松开了一口气。



    他也知道,有些人从国内偷渡到香江,几乎是九死一生,这种情况下,他们在香江活下来,怎么可能不对国内有一股怨气?



    这样,他们又怎么可能对于国内有感情呢?



    他们是千辛万苦跑到那边。



    说起杨铭父亲是偷渡到香江的,又不得不说起历史上的逃港潮。



    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基本结束的内地居民非法越境进入香江的行为,其原因起初是政治原因,后来主要是经济原因。



    此后近三十年时间里,政治铁幕却并未将香江与祖国大陆的脐带完全斩断,除了官方有限度的交往,以偷渡为主的民间形式始终活跃,最终汇聚为一股股逃亡香江的奔涌潮流。



    以鹏城为例,在公开的文件里,鹏城历史上共出现了四次大规模偷渡,分别为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



    据粤省委边防口岸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1954年到1980年,官方明文记载的“逃港”事件就有56.5万多人次。



    当时在粤省偷渡香江,按方式可分走路、泅渡、坐船,3种方式,按路线,则有东线、中线、西线之别。



    泅渡通常是首选,其方式可谓五花八门。



    偷渡者往往会选择西线,即从蛇口、红树林一带出发,游过鹏城湾,到达香江新界西北部元朗。



    从陆上偷渡,便是通常的中线,即在鹏城梧桐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果然,老先生还是提起他老家。



    历史上,香江那些华资代表,老先生都建议他们回老家看看,这样才会触发他们改变老家,甚至改变一个国家的动力和念头。


    “杨先生,你老家在哪的?”老先生问道。



    杨铭来之前,他就考虑过了。


    胡应相等人就是回到粤省,甚至老家,看到老家的贫穷,触发到他们内心的情感和对于家乡的热爱。


    修桥,修高速公路,修发电站。


    老先生和杨铭熟悉后,也想多了解杨先生的老家情况。

    这些都是需要很多钱。



    现在国家根本没有那么多钱投在这方面,那么只有依靠这些香江回来的华资。

    接下来。



    俩人开始聊正事。

    第224章:逃港潮! (第2/3页)


那么成功,必定是有他的原因。

    还是因为国内太穷,穷到自己都养不起。



    在国内,现在普通农民吃不饱,甚至一个月都没有几块钱。



    他们成功偷渡到了香江,轻轻松松几百块,甚至上千港币一个月。


    甚至,更多聪明人成了香江的富豪。



    想到这里,老先生也是叹了一口气。

阅读夺舍了植物人,我成了全球首富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