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七章 国家的大事,百姓的草纸!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现在想想苏璟刚才说的那些东西,朱元璋的嘴角也扬起了弧度。



    “苏先生说的,自当如此。”

    苏璟和朱标两人站在府门前,与朱元璋和马皇后做着道别。



    “苏璟,希望你找到你想找的东西。”



    朱元璋朝着苏璟说道。


    “多谢了,大叔,走了。”



    苏璟笑着挥挥手,脸上是淡淡的笑容。

    马车慢慢悠悠的出了应天府城门,北上朝着山东而去。



    朱元璋并未做什么目送的事情,而是直接返回了紫禁城,上早操!



    奉天殿上。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淡淡的扫视着下方的一众群臣。



    群臣颔首躬身,无比恭敬的站在奉天殿的左右两边。



    他们的心里也是相当好奇的,昨天朱元璋到底去哪了?



    中午人就不见了,然后一整个下午都没见人。



    这对于百官来说,是比较罕见的。



    “有事启奏吗?”



    朱元璋淡然开口道。



    “启禀陛下。”



    户部尚书杨思义缓步走出道:“陛下,农学院今年培育粮食,颇具成果,明年臣想扩大一些规模,望陛下批准。”



    农学院。



    朱元璋听到杨思义的话,倒是想起来了。



    这也是苏璟教导,然后朱标提议的东西。



    朱元璋忙的事情多,近来还真没怎么关注过。



    “杨思义,说说看,都有些什么成果?”



    朱元璋好奇的问道。



    杨思义当即道:“回禀陛下,根据实验,我们找到了如何将水稻增产的办法,还能有效的预防一些减产的疾病,一旦推行下去之后,明年至少增产十之一二。”



    其实杨思义说的还是保守了。



    明朝初期的农业水平,其实也就那样。



    可能因为是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都是延续着上古传来的耕作方式。



    除了工具稍稍有些进步之外,对于种植方法的改进,其实非常少。



    这农学院建立之后,只是在水肥方面做出了一些改进,便立刻得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只能说,儒学,真是将华夏的思想,一直固守在了原地。



    影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就导致了,即便只是做出些许的改变,也能有着相当大成效。



    “好!很好!”



    朱元璋大喜,说道:“朕准了,明年,不,今年就可以着手准备扩大规模的事情了,同时也要多多的吸纳农学方面的人才,争取做出更加的成效。”



    封建王朝,粮食永远是重中之重。



    杨思义的成绩,那是斐然的。



    其余的大臣们看着,那也是相当的羡慕。



    能被朱元璋这么夸的人,可不多。



    “谢陛下,臣定当竭力而为。”



    杨思义立刻朝着朱元璋跪下谢恩。



    这个户部尚书,虽然很累,但他干的很起劲。



    要说这户部其实也挺奇怪的,正常是主管户籍财政的部门,有关钱的事情都得经过户部。



    但因为封建社会,粮食就等同于钱,所以这农业上的事也得管。



    户部尚书还有许多别名,比如地官、大司徒、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八,这是刚才苏先生讲的内容吗?”



    马皇后看着朱元璋书写的内容,好奇的问道。


    说话间,朱元璋已经开始奋笔疾书起来。



    他写的正是苏璟今天所说的东西,这些肯定是要全部记录下去,方便之后交给李善长和崔亮去执行的。


    朱元璋点头道:“没错,苏璟这小子,说的东西还挺有意思的。”


    马皇后理所当然道。


    “牛府”大院门前,苏璟的马车早就被牵了过来,车上又多了不少的东西,车架前沐英坐着,俨然一个车夫模样。

    ……



    次日一早,阳光正好。

    马皇后将磨好墨的砚台推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来,试试。”



    朱元璋速记拿起毛笔,直接蘸了蘸:“妹子,这话说的可不对,苏璟我是真心觉得这样挺好的。”

    第二百零七章 国家的大事,百姓的草纸! (第1/3页)


    “你呀,就是这也要,那也要!”

    “苏先生,麻烦伱了!”



    马皇后朝着苏璟躬身道。



    “夫人放心,我一定把牛懿安全的带回来。”


    苏璟点点头。



    在场也没有什么矫情的人,这更不是生离死别,告别也十分的简单。

阅读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