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六十九章 应天府对燕王的一招致命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是老百姓们愚昧,更不是老百姓们智商低。



    这属于信息流通的原因。

    “皇上难道不管?”



    “那是皇上的儿子,怎么会舍得惩罚自己的儿子。”



    应天府周边。


    各种的流言飞起。



    朱棣的名声在应天府,可以说是臭不可闻,百姓们心目中的大恶人,必然无法接受的统治者。

    “真敢啊。”



    朱元璋感叹道。



    官员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了。



    需要知道这是明初。



    如果放在明中期或者明末,任何皇帝都是无能为力的。



    但是清朝可以。



    清朝的基本盘不在乡绅,而在清朝于各地建立的满城,那些城市中的内城。



    满城不事生产,受外城的城市供养。



    两者的矛盾不可调和,注定不会合流,而清朝统治者也不会让两者合流,满汉不通婚就是根基。



    而满城的监视,让地方乡绅不敢说任何不好的言论,否则会引来灭门之祸,长期下来,人们也就只敢拍马屁说好话。



    所以才有了古代名臣名将的后代族谱,都在清朝出现了,因为清朝的社会风气已经不要脸到了极致。



    买官卖官这种末世现象,在清朝已经成为了常态。



    当官就是为了贪,成为了清朝社会的共识。



    而编族谱这种不可思议的事,竟然成为了清朝的热门生意,只要有点钱的人家,都会为自己祖上找个名人。



    随着买官之风盛行,大家都有了官衔,买来的官身已经无法彰显自己地位,那我再给自己祖上找个名人。



    无数古代的名臣名将的族谱,在清朝突兀的出现了,成为了奇葩景象。



    所以谁谁谁说自己是谁谁谁的后人。



    大多不用信。



    清朝人留下的族谱都无法信,更不用说清朝写的史料。



    这就是一个谎言的朝代。



    那么现在的明初。



    朱元璋本该生气的,他也有这个实力压下这些下面官员和乡绅的动作。



    但是朱元璋迟疑了起来。



    许多事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到了国家的层面,朱元璋要想的更长远,而不是任由自己的心意乱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论各地地方上的乡绅品性是仁还是坏,可只有他们才见过世面,百姓们也只能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外面的世界。



    乡绅们说哪个官员是好官,哪个读书人有才气,那么百姓们对于那些不认识的“好官”、“才子”,心中就有了初步的印象。


    那么应天府的话语权在乡绅的口中。



    地方上的老百姓们,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能接触到外部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地方乡绅。


    标签就种在了老百姓们的心中。


    “燕王在金州使用奴隶。”


    “怎么会有这么坏的人。”

    “那些奴隶还被全部阉了,一辈子都没有后。”



    “真歹毒啊。”

    这是巧合,也是必然。



    北平的话语权在工厂。

    第三百六十九章 应天府对燕王的一招致命 (第2/3页)


提供了“弹药”。

    这是官员最有力的武器。



    官员主要来自乡绅。



    哪怕那些不是乡绅出身的,例如景清这种。


    但是景清的好友,同窗,座师,恩师,同僚皆来自乡绅,这就是一张牢不可破的网。



    官员与地方乡绅牢牢的绑在一起,形成共同的利益链。

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