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二十四章 不怕儿子不上进,就怕儿子要创业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们的心也暖洋洋的,十分的惬意。



    “下个月就是社稷坛祭拜大典,诸事准备好了吗?”徐氏关心的问道。

    自从长子监国以来,对于皇宫的改革也没有放下,除了伺候过太祖皇帝的妃子宫殿外,西五所和东五所,乃至西六宫东六宫,多年来未修葺,不少的地方已经开始长草。



    只有内花园以及后三宫,西宫,乾清门等建筑,才会每年维护。



    太庙的大典,地位已经落于社稷坛大典。


    每年两次社稷坛大典。



    除了长子亲自参与外,文武百官,乃至社会贤达各界人士,都会收到邀请,参与社稷坛大典。

    若遇出征、班师、献俘、旱涝等重大事件,也在此举行祭祀。



    明永乐十九年至清宣统三年,历任皇帝曾在这里带领皇亲国戚、权臣大吏举行过一千三百余次的祭祀大典,显现出社稷坛及其祭祀活动的显赫地位和特殊意义。



    开疆扩土,维护国家的英灵,于国有功的贤达,治理国家兴盛的贤臣.



    只要是对于社稷有功的人。



    名字会纳入社稷坛。



    享受国家的祭拜,后人的敬仰。



    才短短几年的时间,在朱高炽的安排下,已经是大明最重要的官方活动,并且显得顺理成章,并没有让民间觉得突兀。



    相反。



    社稷坛还成为了学校们的游学地。



    不光是京城的各所学校组织的集体游学,社稷坛会成为目的地之一,乃至周边,甚至北平的学校也安排过长途游学,前来京城参拜过社稷坛。



    社稷坛在皇城午门外西边,东边是太庙。



    这么重要的活动,以往是皇城的太监和礼部官员一起操办,随着皇宫事务局的兴起,徐氏虽然过问的少,也不敢马虎大意。



    看了眼儿媳妇的肚子,徐氏忍住了接下来的话。



    长子不纳后妃。



    作为媳妇,郭氏应当劝诫才对。



    可据她所知,郭氏明面上虽然不在意,私下里竟然从来不劝,徐氏知道郭氏的心意,不愿意自家的男人被分走,自己何尝不是。



    自己与朱棣从小相识,一辈子恩爱,并不反感郭氏的想法,可国家大事,岂能因为私情而耽搁。



    不过看在郭氏又怀孕了,徐氏才忍住了训诫。



    算了。



    徐氏懒得再理会这些事,转过头,露出高兴的眼神望着远处的孙子孙女们。



    “大孙的教育,听说老大要改?”



    “是的。”



    “武英殿空着,太子殿下想要把武楼改成皇族私学,让皇子和王子们一起读书,接受新式教育。”



    “为什么定在武楼?文楼不行?”



    徐氏不太满意。



    文楼已经是内阁办公的地方,哪里都是大贤,才是读书的好地方。



    “太子殿下的想法,臣妾不知。”



    郭氏小心翼翼的说道。



    徐氏想了想,又放弃了招来朱高炽询问的想法。



    老大从小就想法多,徐氏很少管他,除非贴别离经叛道的事情,一般的事情,徐氏都不会过问。



    “原本说去郊游。”



    徐氏并不是见识浅薄的妇人,生于元明交替之际,居于大院之家,也懂人间艰苦,因此忧虑道:“突然改变了主意,难道有什么隐患?”



    郭氏愣了愣。



    她倒是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夫君原本说领着一家人出去逛逛,算是弥补多年来的缺失,结果头天晚上突然又改变了主意,一家子来到文华殿的花园。



    郭彩莲还当夫君是国事繁忙,所以并没有多想。



    “就算老大改变了主意,也自当提早说出来,如何会事先一天才说,既然如此,肯定是有原因的,原因大概在外了。”



    徐氏提点道。



    打量了郭彩莲的神色,一问三不知,内心忍不住感叹。



    也就幸亏遇到了老大。



    如此没有眼力见和头脑的女子,除了长得好看,在这深宫后院中,多半活不长久。



    历史上也的确如此。



    明初的殉葬制度,是无子女,地位低下的后妃,多半是朝鲜供奉的女子,而郭氏有三个儿子,朱高炽死后,殉葬的五名妃子中,却有郭氏,只要了解历史当下风气的,就能知道这件事不正常。



    郭彩莲身份高,功勋之女,生下皇子。



    无论哪一样都不在殉葬之列,何况郭彩莲三样条件都有,除非郭彩莲是感情深厚自愿殉葬,又或者被人所逼。



    郭彩莲恍然大悟。



    眉头紧蹙起来,夫君什么都没有跟自己说。



    突然。



    三女朱圆通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从台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徐氏还有郭彩莲等,歇息在凉亭。



    凉亭的石桌上,已经摆放了茶盘和果盘,还有一些点心。


    乃至后期嘉靖皇帝把文华殿改为皇帝的便殿,于是取消了原来绿色的琉璃瓦,同样换成了额金黄色的琉璃瓦。



    虚九岁的朱瞻基,领着七岁的弟弟和四岁的妹妹,还有他汉王叔的堂弟堂妹们,一帮孩子游乐在文华殿的花园,皇家嬷嬷看顾着他们。


    下午的太阳正暖。


    “回母后。”


    社稷坛每年两次的大典,本是国家大事。

    郭彩莲笑道:“社稷坛大典的诸事,由皇宫事务局和礼部操办,张全说各事已经提前准备好,不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



    徐氏点了点头。

    文华殿。



    与别处的宫殿不同,其余的宫殿采用金黄的琉璃瓦,用玉石和玛瑙点缀,而文华殿采用的覆绿色琉璃瓦,历史上北京的紫荆城仿造南京的紫荆城。

    第六百二十四章 不怕儿子不上进,就怕儿子要创业 (第1/3页)


    京城。

    社稷中的“社”是土地,“稷”是五谷,延伸开来,意指疆域国土、衣食之源。



    由于历代帝王都自命为天子,所谓受命于天,因此皆把“社稷”视为国家的象征,把“社稷神”看作极为重要的神祇。



    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祀的上神和谷神,商周以至清代的帝王,均沿袭社稷的大礼。


    历代帝王自称受命于天,将自己比作“天子”,将社稷象征国家构成的基础,故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清晨举行大祭,如遇出征、班师、献俘等重要的事件,也在此举行社稷大典。



    每逢农历年二月、八月的上戊日清晨,历史上明清两代皇帝都会来到社稷坛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