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五章 化肥的出现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金是游猎文明,自身是不可能有先进技术的,很多学者认为宋朝已经有了蒸馏酒的技术。



    例如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东坡所撰《物类相感志》,其中有一种酒的制作方法,符合蒸馏酒的做法。

    古代对各种灰都有研究,例如冶铁中使用草灰,利用燃烧后的草灰涂抹伤口止血等等。



    “还有我看煤炉中残留的水,那块地方的土比较肥,可不可以用去肥田?”



    氨水稀释后可以当做化肥,不过要注意过量,避免局部地区积累过多的氨水。


    而且这些炉内的残水,不能暴晒在阳光下,需要封闭式的运输,否则会分解成氨和水。



    这些氨水不适合长途运输,但是加入石膏水,经过沉淀,然后再加热蒸干,得到的白色颗粒就是硫酸铵,也就是化肥。

    以焦炭炼制厂十个焦炉,每炉三万斤的装煤量,从十五到二十三天不等,因为没有后世的车间技术,无法快速的成焦。



    后世有全自动的生产线,各套先进的设备,加速炼制的速度,采取的高温和冷却技术,在古代都是达不到的。



    主要原理是采用的高温方法,以及隔绝空气干馏等等,现在采用的是中低温传统方法,所以制作周期长。



    而中华重工的焦炭炼制厂,一炉三万斤,环境最好的时候,也需要十五天的时间。



    在烧制冷却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以及煤的水分,加上在炉内使用的清水,十个焦炉每天可以取七千二百斤氨水。



    也就是每天两百八十八斤,近三百斤的硫酸铵,一个月就是九千斤,一年的产量是十一万斤。



    那么就是近三万七千亩田,增加了四百余万斤的粮食。



    随着工业的发展,当焦炭炼制厂规模扩大到十倍,那就是四千余万斤的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古代的蒸馏技术很成熟,可因为明代嘉靖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的说法,导致很多人以为是元朝从国外引进的技术。



    李时珍有局限性,认知错误是正常的。


    看来研发司对小九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集思广益比一个人独自成长要来的快。



    “要不要试试蒸馏?”朱高炽突然说道。


    因为后世河北青龙县发掘的金国遗址中,发现了一个铜制烧酒锅,证明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小九没有想到小王爷会扯到蒸馏,陷入了沉思。


    “还有残渣的表层白灰,可不可以也研究下。”

    朱高炽提醒道。



    “既然类似油,多半能燃烧,可能是残渣太多,蒸馏后,看能不能当做燃料。”

    “那些油状物,有工匠认为可以当做防腐使用的油,可以提供给船厂,木匠作坊。”



    小九仔细的解释,每项都信手拈来。

    第一百二十五章 化肥的出现 (第2/3页)


匠要研究出宋朝的煤黑,我认为有市场价值,所以批了同意,已经有了成果。”

    一斤硫酸铵的肥效,等于三百斤人粪。



    小九连忙掏出本子,把小王爷刚才的想法仔细的记载下来,他可不会错过任何想法。



    师傅教过他,有些时候一个想法,就能诞生一个技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朱高炽也在回想。



    根据后世的经验,一百斤氨水,能制成四斤固体硫酸铵,一亩地结合家肥,以最少的使用量三斤,可以增产一百二十斤农作物。

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