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8章 唐之藩镇,翌日之总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旦战事发生,那么大同一线,雁门关一线,必须快速反应,只能由当地负责指挥的国公或者侯爵来判断。



    正因为这种实际情况存在,所以山西都司,哪怕不用进行任何制度改革,现在它本身也是没指挥权的,主要的兵权,都在颖国公傅友德,以及负责山西北部几个重要防区的侯爵手里。

    如果不这么做,那么譬如大同和宣府,在对抗蒙古人南下时,根本就是一体的,而这两个地方却属于两个都司.真打起仗来,你能指望先让两个都司之间沟通好粮食、军械、兵力调配等等问题,然后再统一指挥吗?



    而九边制度,则是由总兵制度延伸出来的。



    大明的北疆防线长达万里,如果处处设防,那就约等于处处不设防。


    所以必须采用重点防御的办法,除了重点防御地区,其他地区都是负责警戒的,而根据总兵制度的思路,由各个重点防御地区串联起来,那就是九边了,只需要在九边重镇驻守重兵,形成有点有线、以点控线、以点制面、点面相结合的防御体系,就能确保北疆无忧。



    而从实际效果来看,九边体系是相当不错的,起码,没出过大篓子。

    朱元璋接过来,只是看了看,眉头便微微一皱,心中暗自思量。



    马皇后见状,温柔地询问:“陛下,可是边疆有急事?”



    朱元璋轻轻摇头,眼神中却难掩凝重:“不是急事,却比急事更让人忧心.这是英儿从北平发来的信,详细阐述了这次对北疆防线的考察,还有就是对未来军事制度改革的见解。”



    马皇后闻言,放下手中的筷子,认真地倾听着。



    朱元璋缓缓展开信纸,逐字逐句地读了起来,不时沉思。



    信中,朱雄英不仅描述了他的北疆见闻,也提出了九边制度和总兵制度的构想。



    马皇后还是挺高兴的:“你看看,这孩子真是长大了,心思缜密,见识不凡。”



    朱元璋这次却并没有多少高兴的神色,他只是摇了摇头。



    “总兵官制度若是定下来,与节度使何异?”



    总兵官,表面上看起来跟节度使是不太一样的。



    毕竟节度使是使职,跟朱雄英作为巡抚五京的天使一样,是临时的特使,属于特殊情况,办完这件事情就结束了。



    可为什么节度使能演变成藩镇?杜佑曾在《通典》中写道:“设官以经之,置使以纬之,是百司具举,庶绩咸理”,说白了就是因为使职,起初是因为临时又有需要而设置,后来发现效率极佳,比那些职事官好用多了,于是干脆让使职代替了职事官,比如节度使和盐铁使。



    发现了吗?这跟朱元璋为了北疆便宜行事,所以派遣国公镇守特定地区,是一样的。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把这种制度,以及国公们的轮换,变成正式的制度,给它书面化规定下来?难道是朱元璋不懂这种制度的好处吗?



    当然不是,朱元璋很清楚这种制度对于北疆军队作战的好处,可是这种制度如果从徐达开始算起,如今都二十多年了,也始终没有任何名分。



    “名分”,对于帝国来讲,很重要。



    有名分和没名分,那是两回事。



    没有名分,你只是临时负责这片区域的,哪怕这个“临时”能临时个二十年,那你也是临时。



    这跟临时工的道理,是一样的,一旦真较起真来,不需要任何理由,直接就能夺了你的兵权,你在制度层面没有任何能够反驳或者扯旗抵抗的理由。



    但是一旦这种临时工变为正式工,变成了总兵官,那性质就变了。



    这里面不仅仅是将领的性质变了,卫所兵的性质也会跟着变,朱元璋虽然看不到以后明末总兵们视军户如奴仆,豢养私兵“家丁”组建私人军队的德行,但是制度都是有历史可以参考的。



    还是唐朝,还是节度使。



    唐初的制度是府兵制,这种继承自西魏、北周、隋的制度,秉持的理念是“有恒产者有恒心”,在各州设立不同数量的管理机构,然后府兵每年农闲时节定期参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内部有太原左卫、太原右卫、太原前卫、振武卫、平阳卫、镇西卫、潞州卫、蒲州千户所、广昌千户所、沁州千户所、宁化千户所、雁门千户所,然后现在还名义上管着晋王三护卫和代王三护卫。



    可山西的军事情况,是山西都司能够及时反应过来并且指挥的吗?


    以朱雄英刚刚经过的山西举例。



    山西都司,十六个都指挥使司之一,于洪武八年十月设置,属于后军都督府管辖。


    很显然不是,因为山西的最南部是中条山地区,而最北部,直接就是大同以北出塞的地方了,两端情况不说是天差地别,也可以说是毫不相干。


    如果历史线没有改变,到了永乐时期,由于防御模式已经逐渐转移到沿边防守上,因此朝廷会委派重将在边防区域长期驻防,总兵官作为某个防区的最高级军事长官,负责统领当地所有军队,并向中枢报告情况,而总兵官不仅拥有指挥作战和调动兵力的权力,还拥有节制都司卫所和诸王军队的权力。


    ——为了战略上的快速反应,就必须要在都司和卫之间,多加一个层级。

    而到了仁宣时期,总兵制度就彻底定下来了,明确规定了总兵官权力,并要求佩印,宣宗朝时期不仅完善了总兵镇守制度,还对总兵官施行免其朝贺的礼待制度。



    所以,总兵制度是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

    而在特定的地区,诸如甘肃、宁夏、辽东等地,由于当地就没有什么百姓,绝大部分都是军户,所以就设置了“行都司”来统管军民政务。



    但问题在于,都司这个级别,管辖范围过大了。

    第278章 唐之藩镇,翌日之总兵 (第2/3页)


力,所是最基层级别,负责驻守一定范围内的城堡或屯田,并执行卫的命令。

    明朝中期国力还算强大的时候,对于宁夏和河套等地,完全能够做到重拳出击,戚继光镇守蓟镇的时候,更是和平了十年之久,而即便是到了明朝后期,在内部农民军起义严重影响了九边的后勤和防御重点的情况下,依旧没有什么大篓子,不管是宣大一线还是山海关一线,都很稳当,如果皇太极不借道蒙古草原带上八旗全部家当绕了个大圈千里奔袭的话,蓟镇正常来讲也不会有问题。



    而九边的形成,则是先有辽东、宣府、大同、宁夏、甘肃五镇,初步实现了沿边五大军事重镇的布防格局,然后才有了蓟镇、榆林等镇的出现,而九边军镇的层次化配置,也使得大明的边疆军事力量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调动和配合,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军事防御网络。



    朱雄英结合他这段时间,在北疆防线上考察的见闻,一并写了一封信,次日一早,通过携带的电台发给了开封的河南布政使司,然后由河南布政使司转发给京城.电台离得太远,功率就不太行了,倒是陆续有一些大的电台,但大的电台又不方便携带,所以只能中转一下。


    京城,还在和马皇后一起吃早饭的时候,朱元璋就收到了。



    如今年纪大了,朱元璋的饮食,也明显健康了不少,或者说,吃肉有点吃不动了。

阅读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