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6章 新时代的到来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东宫在明初就是有着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职责的,东宫也有着完整的一套文官体系。



    而大明如此庞大帝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数不清的事情,每天要送到朱雄英案前的公文就有至少三四百件,就算是再英明的人,又怎么可能不犯错呢?

    朱标对于朱雄英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与此同时,本就出身文官家庭的皇后吕氏,也开始有意无意地运作。



    朱允炆的“贤能仁孝”之名,在朝野中广为流传。


    吕氏无错,身为正宫,废后是不可能的,而且朱标和吕氏的感情也一直很好。



    所以,事情就这么僵持着。

    到了冬天的时候,朱标就已经陷入昏迷了,每日只有那么一小会儿的清醒状态。



    而时刻陪伴在他身边的吕氏,也在朱标神志不清的时候,听到了十二年前的那个誓言。



    当听到“勿复吕氏之祸”的事后,吕氏脸都吓白了。



    她开始了秘密布置,安插人手,试图宫变。



    吕氏很清楚,朱标是她最大的靠山,她自己的儿子如果当不了皇帝,那么等朱雄英登基,就冲这些年文官给朱雄英找的麻烦,她肯定没好果子吃,大概率是要给朱标殉葬的马太后不用殉葬那是因为朱元璋有遗诏,朱标也不可能把自己亲娘埋了,但吕氏可不是朱雄英的亲娘。



    而且,唯有在皇宫里,她才有一丝胜算。



    因为出了皇宫,从五军都督府到京城上十二卫,再到二百多万明军,基本全是支持朱雄英的。



    正是因为有着军队的支持,朱雄英这些年才能一直隐忍坚持下来,因为只要有军权,就没什么好怕的。



    朱雄英不可能做出弑父之事,他要合理合法地继承皇位,所以也一直没有任何出格的举动。



    只不过,皇宫里的守卫,也有相当数量,都是朱雄英的亲信。



    因此,准确地说,是在皇帝的寝宫里,用类似“吕后长乐宫杀韩信”的手段,拣选些健壮妇人麻袋套头,才有机会。



    亦或者,就是用火铳伏击。



    但不管怎样,这都建立在皇帝离世后,吕氏掌握着第一手的信息,能在寝宫进行布置,通知朱雄英来,同时请君入瓮的基础上。



    这些缺一不可。



    吕氏不知道是否可行,但这显然是她唯一的机会了。



    至于剩下的事情,说实话,吕氏也没考虑过.朱雄英要是真的莫名奇妙在宫里暴毙了,被以“探望”之名叫回来的朱允炆就能继位?立嫡立长,文官叫的再响,可勋贵们要是迎立朱允熥又该如何?



    但总之,干了再说!



    不干的话,对于吕氏来讲真就是等死了。



    很快,朱标每天清醒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到了后来,甚至两三天才会醒那么一小会儿。



    朱标也清楚自己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对于自己这一生,朱标没什么太多的遗憾,他本来应该是一个普通的农人之子,但他爹这个老农,硬生生完成了华夏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身份转变,让他变成了大明帝国的第一位太子。



    朱标是父皇母后喜欢的太子,是弟弟们敬仰的兄长,是大臣们眼中的仁君,他没有奢侈的爱好,喜欢读书,为人勤奋、宽和、节俭,对所有人都很好,他统治的这十二年,注定会在历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人都会将他与汉文帝相提并论。



    ——他是一个好的守成之君,他没有败坏朱元璋留下的大明江山。



    五十五岁的寿命,在这个时代的贵族阶层中来讲,其实也算长寿,虽然没有活到七老八十,但要说天不假年,对于朱标来讲,也说不上。



    朱标在弥留之际,担心的事情不多,一是怕马太后伤心过度,马太后今年已经七十八岁高龄了,转过年,虚岁就是八十岁,白发人送黑发人,也是伤心事;二则是担心吕氏和她的儿子们,毕竟是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妻子,这些儿子也都是自己亲儿子,朱标怕自己驾崩以后,朱雄英对他们会不利。



    而朱雄英这时候作为太子,已经实际上担负起了皇帝的职责,维持整个帝国的运转,无法每时每刻都待在乾清宫。



    所以朱标断断续续口述了自己遗诏的内容.按照华夏历史留下来的惯例,这个东西不太作数就是了。



    很多时候,遗诏还是矫诏,只取决于拿着的人是成王还是败寇。



    十一月二日这一天下午,朱标驾崩了。



    吕氏怀揣着赌博性质的侥幸心理,设下了埋伏,派人让朱雄英速来乾清宫。



    但很快,她就感到了恐惧。



    朱雄英并没有火急火燎地赶赴乾清宫,而是去西宫请马太后。



    随后,接到了朱雄英手令的五军都督府,开始无视朝廷规定,在蓝玉的命令下,调动京城周边上十二卫的兵马,五城兵马司开始全城戒严。



    用军队控制了京城内外,朱雄英与勋贵武臣们,在一众甲士的陪同下,簇拥着马太后前往乾清宫。



    吕氏明白,她彻底失败了。



    只要有马太后在,其实不管朱雄英来不来乾清宫,他都能继承皇位。



    而在控制了全部局面后,堂皇而来,则更是朱雄英运筹帷幄的体现。



    不过好在,朱雄英并没有为难她。



    因为朱雄英不想留下一个“弑母”的罪名,吕氏不是他的亲娘,但在名义上,皇后就是他的娘,这个跑不了。



    朱雄英在大行皇帝灵前即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皇位交接的顺序,不是先帝驾崩,然后太子就即位了,而是太子先守孝,才登基。



    太子守孝的这个时间,按照儒家礼法是三年,也就是二十七个月,但是不可能三年没皇帝,所以发明了“以日易月”,以二十七天代替二十七个月,太子要给先帝守孝二十七天,否则不尽孝道就是不合礼法,哪怕是嫡长子,也会缺失继承合法性。



    但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主”,大明也不可能二十七天没皇帝。



    所以,这二十七年内,朱雄英严格定义是“代皇帝”。



    灵前即位走的就是代理皇帝职责的这个程序,按照先皇名义颁布的遗诏,在在大行皇帝灵前即位,就算是完成了皇权的交接。



    从这时起,在场的所有人,除了手持遗诏的太后,都要对新皇行君臣大礼。



    而完成登基大典后,就从“代皇帝”变成了正式的皇帝。



    接着就是转过年改元,如果先帝驾崩的时间是在春天,那其实先帝的年号,新皇还得用一年才能改。



    冬日很快就过去了,又是新的一年。



    结束了守孝期,京城的满城白绫被逐渐撤了下来,过年的喜悦冲散了人们思念朱标这位仁君的哀伤。



    新时代,到来了。

    因此,在朱标虚心纳谏的环境下,科道言官们开始了“蚂蚁溃堤”式的攻讦。



    针对东宫在处理政务过程中出现的纰漏、差错,以及用人,进行无休止的上书。


    但是这没用。



    对于文官集团来讲,这比杀了他们父母还要让他们愤怒。


    众所周知,不做不错,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更何况很多事情即便决策是正确的,因为种种原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能够出现千奇百怪的篓子。


    为此,蹇义、练子宁、铁铉、解缙、夏原吉、胡俨.这些人开始一个一个地为朱雄英挡刀,以“辅佐太子不当”的失职之罪贬官、调离。

    所以,做错事,用错人,这是正常的冗余范围内的事情。



    但文官们对此进行了长年累月的攻讦,并且他们攻讦的对象不是太子朱雄英本人,而是他身边的东宫佐官们。

    因为朱雄英主张的政策,包括对士绅加税,严格执行考成法,缩紧进士录取数量等等,都严重触犯了文官集团的利益。



    虽然,这些政策都是对大明长远发展有益的。

    第316章 新时代的到来 (第3/3页)


被勋贵武臣所集体认同的太子爷,不同派系的文官,在这一点上很有默契。

    直到兴文十二年的秋天。



    这一年朱标已经五十五岁了,常年处理政务,身体不算好,也不算差,反正一直都是那个亚健康的状态。



    钓鱼是他排解烦恼的方式,也是谏臣们无论怎么劝谏他都不会改的爱好,按照朱标的话说“朕处理完政务自己钓鱼,也不以谁钓鱼好来任用官员,就算喜爱又有什么关系呢?”,也确实没影响到什么,所以一直以来,他钓鱼的时候都没人好意思打扰。


    但是有一天在玄武湖钓鱼的时候,因为钓的时间太久,染了风寒。



    从那以后,朱标的身体就有些不行了,先是好了一阵子,但随后很快就又卧床不起,吃什么药都不大管用。

阅读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