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七十章 誓师清君侧,天策军,九万骑兵入河西走廊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仅靠新兵肯定是不行的,大唐还有中央禁军。



    这些禁军分布在京兆和河南诸郡,拱卫京师。

    承平日久,战训荒废,大唐的彍骑虽然有十万余人,但战斗力一言难尽。



    长安周围的京兆地区有彍骑六万六千人。



    华阴郡六千,冯翊郡九千,扶风郡六千,平阳郡一千五百,河东郡一万两千三百,绛郡三千六百,河南府三千。


    雎阳郡,陈留郡,临汝郡,弘农郡,河内郡,荥阳郡六地各有彍骑六百。



    高仙芝携带华阴郡、河东郡的彍骑,共两万余人,作为自己的底子。

    陈希烈一直是应声虫,唯唯诺诺。连李隆基都产生罢他的念想。



    “启奏圣人,河北百多年无战事,缺少战马和盔甲,无法抵挡边军和胡人在常理之中。为今之计,当设立河南节度使,坐镇陈留,为高尚书争取招兵训练的时间。而且长安的飞骑、彍骑,也要迅速整训支援。洛阳是大唐的东都,不容有失!为以防万一,请圣人下令边境猛将回长安,统帅飞骑兵、彍骑,能调动的边军,需要尽快支援长安。”



    韦见素见两位宰相支支吾吾的不吭声,主动出列说道。



    他意在动全国之力,扑灭安禄山的叛乱。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他认为禁军的将领没什么本事,只有边军猛帅靠谱。



    “右相,你认为呢?”



    李隆基向杨国忠问道。



    “臣附议。”



    杨国忠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再也不敢多说了。



    短短一个月时间,杨国忠感觉到文武百官对他态度的改变。



    他低估了安禄山,没想到这个杂胡一眨眼到达黄河边。



    沿途的郡县太废物了,竟不能多阻碍几天。



    “令陈留太守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以陈留、荥阳等六郡彍骑为主,郡兵为副,招募乡勇,死守郡城,拖延安贼至东都的时间。”



    “令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乘坐驿站快马回长安,率领京兆、冯翊、扶风等地彍骑、飞骑,与洛阳高仙芝汇合,共击叛军。”



    “令陇右节度使征调河西、陇右的劲兵精骑,立即出发,前来长安,镇压叛乱。”



    “再派遣特使到达波斯。若天水王病情有所好转,乘马车加速回长安,不需要西域的兵马,河陇精兵由天水王统帅。”



    战况危机的时候,李隆基脑子短暂清醒过来,下达一连串的军令。



    “陛下英明!”



    大臣们浑身一震,要如此,大唐一定能将安禄山覆灭。



    河陇军是天水王的老部下,率领老部下,挥之如臂。



    就看天水王的病情如何,这么久了,也未听到什么消息。



    只有目光短浅的杨国忠,心中依旧在咒骂李瑄病死。



    他认为援军一到洛阳,安禄山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安禄山起兵是自寻死路,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



    “启奏圣人,现回纥臣服,北面无忧,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可派遣大将率领朔方军、河东军,向东出井陉进攻河北,直捣其老巢范阳。”



    裴遵庆向李隆基拱手说道。



    趁杨国忠势弱,大臣们可在此时发表意见。



    国家危难,忠臣义士忍不住挺身而出,不再害怕杨国忠。



    “安思顺回来后,谁能担起重任?”



    李隆基觉得这是好办法,让安禄山首尾不能兼顾。



    “回圣人,臣监察朔方的时候,发现原朔方兵马使郭子仪善于治军,深受士卒爱戴,可担此大任。只是郭将军的母亲于去年去世,郭将军正在家中守孝。”



    裴士淹向李隆基举荐道。



    “臣也听说过郭将军,他戍边三十多年,在天宝元年左右屡立战功,被提拔为军使。边塞平静,也能深得军心。”



    陈玄礼也举荐郭子仪。



    “国家危难,当夺情启用郭子仪,封郭子仪为卫尉卿、安北副大都护、灵武郡太守,兼朔方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率领朔方军,东讨安贼!”



    “另迅速派遣使者探查河东诸军的消息,看看是否可堪大用。”



    李隆基下召道。



    这种情况下,停止守孝,是符合常理的。



    一旦功成名就,没有人会说郭子仪不孝顺,反而会大加赞赏郭子仪。



    在李隆基心底,已经不想再用朔方节度使安思顺。



    哪怕回到长安率领彍骑、飞骑,也不可能再给安思顺主帅之职。



    他没忘记安思顺是安禄山的兄长。



    之所以没直接杀死安思顺,是因为在天宝十三载的时候,安思顺多次上奏安禄山要谋反。



    他以为是兄弟俩生了矛盾,所以没有相信安思顺。



    现悔不听安思顺之言。



    商量好大事后,李隆基让大臣们退下,他自己要好好静一静。



    这次与大臣们的商议,无形中削弱了杨国忠的权势,让大臣们心中有了底气。



    在这种政治格局之下,太子李亨终于崭露头角,准备站在历史的舞台上。



    他开始令心腹宦官李静忠(后改名李辅国),以他的名义,暗中拜访王公大臣,对他们进行拉拢。



    眼看就要老去,他不甘心当一辈子没有丝毫权力的太子。



    在李隆基掌握权柄的时候,太子不仅没有部曲,甚至连参与朝会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离开东宫,去十六王宅和皇子们住在一起。



    李隆基的昏庸,致使安禄山叛乱,失去河北,又宠信杨国忠、五杨,尽失人心,让李亨看到自己上位的希望。



    当李亨得知郭子仪准备统帅朔方军的时候,又派遣心腹宦官程元振去见郭子仪,并带着他的亲笔信,陈述国家危难,和身为太子无处施展抱负的无奈。



    李亨是最希望洛阳前线再败的一个人。



    他已经做好接替皇位的准备。



    最好的结果,就是李隆基能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主动禅让,安享晚年。



    ……



    在哥舒翰和安思顺回长安之前,京兆地区彍骑已经开始征集。



    拱卫长安周边的彍骑虽还有六万六千,但比其他地方的彍骑质量更差。



    几个月难得训练一次,盔甲已经穿戴不上。



    大多数南衙禁军彍骑在长安坊市当摆摊的商贩,还有一些成为市井之徒,更有成为达官贵人的随从。



    朝廷的征召,让这些号称“禁军”的人一脸懵逼,他们都忘了自己是禁军。



    想着要穿着盔甲、拿着兵器与凶残的叛军交战,他们甚至出现出逃的情况。



    关键是朝廷禁军制度混乱,一时间还找不到逃兵。



    无奈之下,朝廷只能打开府库,赏赐丝绸,才稍微稳住军心,又招募一些平民百姓,充入彍骑之中。



    但在不知不觉中,府库中的丝绸、钱财,已没剩多少。



    ……



    龟兹城。



    在安禄山叛乱传出的当天,罗兴就派遣快马,将消息传递至龟兹城。



    李瑄确定与历史上安史之乱的时间不怎么相差,并开始部署。



    十一月下旬,安西的僚属、将领、诸国之王,被李瑄召入大都护府的议事厅。



    “诸位,本王刚得到消息,安禄山从范阳起兵,正迅速南下。我怀疑他会采取直取东都的战术。”



    众人齐聚一堂后,李瑄开门见山说道。



    李瑄从未以“本王”自称,这一次他自称本王,意味深长。



    安禄山反了!



    满堂文武皆惊,天水王真料事如神。



    如果安禄山未谋反,天水王闭塞前往河西走廊的道路,迟早会暴露。



    “李帅,现安禄山叛乱,正是出兵斩杀杨国忠的大好时机,您下命令吧,麾下将士已经准备好。”



    于阗军使卫伯玉向李瑄请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杨国忠料想的事情并没有出现,十一月下旬,叛军已开始渡黄河。



    叛军一路烧杀抢掠,谁都知道,叛军已经没有回头路,不可能将安禄山的首级送到长安。


    粮食、丝绸的价格再次飙升。



    即便如此,有粮商深储粮食而不卖,大发国难财。


    此时,高仙芝刚赶到洛阳,正准备招兵买马。


    都知道北衙四军,和南衙十二卫。


    和以南衙十二卫为主的彍骑。

    但府兵制解体后,募兵制出现,禁军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即以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为主的飞骑,也可称为“飞龙禁军”。

    长安上下,一片惶恐。



    安禄山南下,势必会影响到河南诸郡粮食向长安运输。

    第三百七十章 誓师清君侧,天策军,九万骑兵入河西走廊 (第1/3页)


    安禄山造反,惊战的不仅仅是皇帝和王宫贵族,还是平民百姓。

    当高仙芝得知安禄山的前锋已经渡过黄河,到达陈留郡后,明白已经没有阻碍叛军于黄河的机会,只能迅速整训新兵,彍骑,打算在洛阳与叛军决一死战。



    “安贼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渡过黄河呢?河北二十四郡,难道没有一个忠臣吗?学不了韦孝宽,就不能像羊侃一样为国战死吗?”



    勤政务本楼,李隆基得知安禄山已经准备渡河的消息,悲忿不已。


    平时一直显露存在感的杨国忠此刻唯唯诺诺,面对李隆基的愤怒,他头都不敢抬。



    他害怕李隆基因之前的言论治罪他。

阅读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