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七十二章 李隆基怒骂李贼,威望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让王维若有所思。



    不仅仅是王维,还有好几个拜访李适之的贵族官吏,没找到李适之。

    由常平新兵指挥使带头,随便一个理由,就能搪塞过去。



    人们更关心的是东面的战事。



    直到十二月三十日,过年的前一天,杨国忠派人去看李适之死没死,发现在长安找一圈没找到李适之,连李适之的几个儿子,女儿、女婿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兹事体大,他们急忙回去向杨国忠禀告。



    “什么?李瑄的家人都找不到了!连为质的李奕,也不见踪影!”

    安禄山在长安除了眼线,可谓毫无根基。



    文人看不起安禄山,世家大族不买安禄山的账。想救走安庆宗难如登天!



    但李瑄不同,既是宗室,又为士族。



    拜相三年,党羽无数。



    赫赫战功,天下推崇。



    恨李瑄的人咬牙切齿;但敬重李瑄的人,对其奉若神明。



    只要李瑄提前有计划,许多人愿意打掩护。



    另外,杨国忠一直对常平新兵指挥使耿耿于怀。虽然杨国忠把常平新兵指挥使,削弱的如郡兵县卒一样,不能插手郡县权力,但常平新兵指挥使调动全国数以万计的常平新兵,让他如鲠在喉。



    这次李适之和李奕逃跑,必然有常平新兵在操作。



    “李老贼一定向西而逃。”



    “来人,通知禁军骑兵去追击李适之和李奕。让驿站传书沿途郡县,令郡守先一步阻拦李适之。”



    “再把廖峥嵘逮捕起来。”



    “把李七郎的岳父裴泛拿下……”



    “给本相更衣,我要入华清宫面见圣人!”



    杨国忠连下命令,以为现在追击还来得及。



    因为李适之一大家离开,有不少女眷,不可能都骑马。



    马车虽快,但远远比不上骑兵。



    千里之路,有郡守阻拦,很大概率能拦住李适之和李奕。



    李七郎没有安禄山那么残暴,父亲和儿子在手,一定会投鼠忌器,乖乖就范。



    这也是边帅留至亲在长安为质的意义所在。



    华清宫中,飞霜殿内。



    笙歌燕舞早已停下,温泉环绕的殿中,李隆基总是坐在台阶之上发呆。



    即便一再催促,使者项背相望,但依旧未收到李七郎的消息。



    他的李七郎不知何时才会回来,帮助他平定叛贼。



    当自己的江山真正受到威胁到时候,李隆基才放下欢乐。



    不是因为他幡然醒悟,而是放不下生杀予夺的权力。



    能在华清宫中醉生梦死,是因为他为圣人,是“九天阖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天可汗。



    “启奏圣人,右相有要事向您启奏!”



    高力士来到殿中,向李隆基禀告道。



    比起以往,高力士更加苍老。



    李隆基是高力士的一切,哪怕心中责怪李隆基的昏庸,也会坚定不移地拥护。



    “让国忠入殿。”



    李隆基摆了摆手,心力憔悴。



    彍骑、飞骑刚至潼关,他不认为是胜战的好消息。



    安禄山的造反,如同一记耳光一样,扇在李隆基的老脸上。



    以至于在洛阳战败后,恼羞成怒,将高仙芝杀死。



    可以说,他在安禄山身上犯下的一切错误,都要由将士、百姓去承受。



    用高仙芝的无能,挽回他仅剩的颜面。



    或许,只有李隆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圣人,大事不好,大事不好啊……”



    “李适之和李七郎的长子李奕逃出长安,他们一家全不见了,臣料定李七郎已经反了,西域的大军将要逼近玉门关!”



    杨国忠火急火燎地进入飞霜殿的议事大殿,顾不得行礼,见李隆基后直接说道。



    李隆基腾的一下站起身,由于动作幅度太大,帽子都掉落在地上。



    他瞪大眼睛看着杨国忠,眼角皱纹不断抖动。



    随后,李隆基感到一阵天旋地转,身体一软,瘫坐在榻上。



    当杨国忠的话语传入李隆基耳中,犹如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心上,震惊之余,失望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心痛得令他窒息。



    他以为听错,但他确定没有听错!



    家人上百口逃离长安,质子消失不见,在这个节骨眼上,任谁都会第一时间想到“谋反”两字。



    怎么会呢?



    安禄山是不通教化的胡儿,但李瑄是才华横溢的宗室英俊,是儒家推崇者。



    在两人谈话的时候,李瑄甚至还提出“行道之儒”的概念,认为行儒更为高尚,更有价值观。当把符合行儒的古代文人、大臣,配享文庙。



    那意思像是为自己百年后谋划,让李隆基一度认为李瑄想在自己死后,不仅要成为武庙主祭,还要配享文庙,流芳百世。



    当时李隆基还以此开玩笑揶揄李瑄。



    再加上李瑄一向谦逊恭谨,言语忠心耿耿,这让李隆基从未怀疑过李瑄会谋反。



    李隆基无力地靠在榻上,回想这十年间,与李瑄在一起到画面。



    那一次次辉煌的战功,让他开怀大笑,雄心万丈。



    煌煌文治与赫赫武功他都满足,谁与争锋?



    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唐土……



    那一句句忠君报国的诗句。



    在朝堂上一幕幕震耳欲聋的话语。



    李隆基脑海中依旧有李瑄的意气风发。



    那种举重若轻,那种侃侃而谈……



    谁会否定这是忠臣呢?



    “圣人息怒……还不一定呢,不一定呢……”



    高力士快步上前,将掉在地上的帽子捡起,重新戴在李隆基布满银丝的头上,并轻声安慰。



    李隆基已经七十岁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可经受不了接连打击。



    高力士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愣在原地很久,双腿一度坚硬,抬不起来。



    他和李瑄的关系,建立于活字印刷术。



    哪怕李瑄再受宠,也从未向人提起活字印刷术是自己创造。



    将发明活字印刷的功劳让给高力士。



    并点名推广雕版印刷术的好处。



    十几年来,高力士培养大量雕版匠人。



    不说每个县,几乎每一个郡的郡城,都已经建立印刷坊。



    印刷一旦兴起,李隆基“每乡置一学”的政治理想一定会实现。



    垂髫之倪,皆知礼让。是古往今来没有的风气,李隆基的开元盛世能做到,是史书上最辉煌的一笔。



    但随着安禄山叛乱,戴白之老,不识兵戈的岁月静好远去。



    因此,没有文人士子不去赞美高力士。



    高力士是敬佩,欣赏李瑄的,他想给自己个理由。



    但杨国忠这个时候一定不敢在这个时候胡言乱语。



    哪怕东都洛阳沦陷,高力士一直心怀希望。



    因为有战神李七郎!



    他相信李七郎领精兵劲卒,绝对可以打败安禄山。



    如果李七郎真要造反,还能依靠谁呢?



    目视天下名将,似乎都是李七郎的老部下。



    即便李七郎还不到而立之年!



    “李瑄,安禄山,朕待你们如同父亲,朕给你们最高的官职,最大的爵位,最好的赏赐。”



    “你们的子女都有高官厚禄,你们的祖辈都被追谥。”



    “你们为什么要背叛朕!为什么啊!”



    李隆基弯腰拍着玉榻怒吼道,声嘶力竭。



    宫中之人,颤颤巍巍,皆伏在地下。



    杨国忠心中也非常害怕。



    他将李瑄当做对手,但从未否认过李瑄的能力。



    他认为安禄山终会被平定,却清楚李瑄难以扫除。



    凭李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又转车前往平康坊。



    敲响平康坊的大门,却始终未有人回应。


    但骊山脚下的豪宅中人去楼空,大门紧闭,连一个奴仆都不在。



    他还以为李适之病情有所好转,回长安平康坊过年了。


    他又去找与他熟悉裴泛,但裴泛和妻子,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奇怪的是,这一天李适之“凭空消失”的事情,并没有惊动长安。


    廖峥嵘将县与县之间的路障,安排成常平新兵。

    即便是数百骑兵护送着马车招摇过京兆地区。



    因为各地的郡兵、县卒,常平新兵占据主导。

    李适之于十二月二十八日夜晚逃离长安。



    实际上,在十二月二十九日,王维就来看望生病的李适之。

    第三百七十二章 李隆基怒骂李贼,威望 (第1/3页)


    长安。

    杨国忠非常震惊。



    “啪!”



    沉吟片刻后,杨国忠猛得一拍大腿,从坐位上起身:“不好!李七郎想和安禄山一样造反!李小贼和李老贼一直在装病。”


    唯有这一个解释!



    在造反前夕,李七郎不想李适之和李奕,与安庆宗一样被杀,所以提前转移走李适之。

阅读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