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以身入局
同月,正逢谢源景入京之时,京中有一大事发生。
有传言称,内阁首辅宋国公,本于万泰四年春秘密失踪、下落不明;然时隔一月,竟偶然被一行客于京畿郊河发现尸体,惊而上报衙门。
是日入宫途中,谢源景本与裴禧言二人相谈甚欢,一路自建平门畅言至伏龙桥,然而就将临近朝堂所在的朝天殿时,变故突生,好些臣僚刚下早朝便瞧见了台阶下的惊天一幕——
那传闻中的谢家大公子前来皇宫觐见,正好端端在桥上走着,下一刻,在所有人都未反应过来时,他身侧一名北司司卫突而暴起行刺,抽刀袭向谢源景。谢源景未有防备,避之不及,长刀当即入其胸口,光天化日之下,竟血洒伏龙桥!
因利器直入其要害,即便太医已第一时刻赶到,仍无力回天,最终众目睽睽下,谢源景竟身死于紫禁城中。
皇上得知此事怒不可遏,当日便罚那行刺的司卫承受五马分尸之刑,翌日于长京街上行刑示众。
谢家在大历素来颇具盛名,因此谢家大公子身死一事很快便传遍了京城,各世家与百姓对此惊愕不已。
许是因这数十年来阉党一直作恶多端,世人早已知晓其面目,此次谢大公子惨死紫禁城之事一出,百姓更对阉党深恶痛绝,甚至对天子亦心生疑虑,一时之间天下文人皆口伐笔诛之,纷纷为谢大公子打抱不平。
这些消息很快也传入了西南边疆,并一路传至谢家众人耳旁。
万泰四年三月,谢怀荣病势加重,几近油尽灯枯无法下榻,又感念皇上敕封之圣恩,特派其子谢源景前去皇京谢罪。
北司之人见谢怀荣已是奄奄一息,只得暂弃请其入京的念头,改行先护送谢大公子入京。
书阁重归寂静,窗外大雨滂沱,一切尽在不言中。
……
万泰四年五月,谢源景平安入京,皇上念其一路舟车劳顿,特许其于京城歇息七日再入宫觐见。
此事一出便举京皆惊,传至朝廷后,皇上更是勃然大怒,下令集合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所有人手,三司会审彻查此事。
然万泰四年注定非祥和之年,京城诸事祸不单行,变故再次突生。
又为安抚宋氏后人,皇上当即传旨册封宋呈之子宋柏辞为新一任国公,并替其父补缺内阁首辅一职。于是年仅十七的宋柏辞还没来得及为父守丧,便再度官阶跃升,竟成为大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一品大员,并身居国公之位。
宋呈身死一事还未彻底查明,谢源景这边七日之期便到。皇上因颇为看重谢大公子进京一事,特命南司督公裴禧言亲自领其入宫。于是谢源景在裴禧言的陪同下,于一风和日丽、万里无云之清晨入宫觐见。
谢源景怔愣许久,皎如玉树的身姿静立于原地,却什么话也再说不出口。
最终,他无声抱住了妹妹,在其无从寻见之处,一滴清泪悄然落下。
第十一章 以身入局 (第3/3页)
再不能行走,也无怨无悔。”
半年之内,谢家接连出事,先是天下皆知的名将谢怀荣突然病危,放弃手中兵权,请辞大都督一职。其后,谢怀荣的嫡长子谢源景又于觐见途中遇刺,这遇刺之地还是守卫森严的紫禁城!
京城自不乏有心人从中看出端倪,不少百姓开始猜疑,北司太监行刺一事背后,是否为恶名远扬的阉党欲对谢家下手?
于是皇京府一时之间谣言四起,诸多人言称,此次谢大公子于皇宫遇刺,实乃督公裴禧言暗中授意。更有甚者言,那位高权重的裴督公亦非此事真凶,其背后之人乃是天子……
这些谣言转眼便于京中消失殆尽,玄廷卫迅速出手镇压了所有议论此事之人,将之统统抓入牢狱,致使此后数月,皇京百姓陷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沉寂。
然而玄廷卫虽堵的上京城老百姓的嘴,却堵不住这天下众人的悠悠之口。京城风波平息后并未完,此事又以无可阻挡之势传至九州各地,竟闹得谣言满天。即便南北司第一时间便宣布了解释之辞,称行刺一事实是那太监个人寻仇所为,与背后官署无关,仍无人愿信。
阅读病弱嫡女,但手握江山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