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459章: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


    这下范文巧可有些难度了,八股文如何他到是知道的,可你让他说出优劣,他还真未必能说得出来,可皇帝问话儿又不能不答,只好咬牙,就着自己的理解,以及从书本上,前人口中所说的加以分析体会了一番,才犹豫着道:“汉人的这科举本是一个昏君所创,据说是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叫试策。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变化有过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可这隋炀帝没处理好科举,国家没多久便亡了,等唐太宗的时候吧,他想让天下读书人都为大唐效忠,又有本事,在隋炀帝的科举制度上,加以完善,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耐着性子又将八股文解释了一遍,说了大半天顿时觉得口干舌燥得厉害。



    黎利却仿佛茫然不知,沉吟了片刻,道:“范爱卿,你是读书人,你给朕说说看,这八股文到底好不好?“

    1459章: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第2/3页)


无奈形势比人强,人家是君,自己是臣,心头再不满,面上也不敢表现出来,活儿还得继续干。

阅读逍遥江山最新章节 请关注无双小说网(www.buxia.org)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